原标题:不当白领当村官 创出产值500万
王洪仁在查看蛋鸡生长状况
【人物】
王洪仁,巴中市平昌县邱家镇人,2010年7月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学专业。
【工作职务】
平昌县邱家镇飞龙村大学生村官
【创业项目】
现代化全自动养鸡场,年产值达500余万元。
杜强 特约记者 张超本报记者 刘鑫
7月22日,记者沿着一道道盘山公路翻山越岭,来到平昌县邱家镇飞龙村。远远望见在青山环绕中的一座大院子,人还未近,就已经听到阵阵清脆的鸡鸣声。院子里,一位20岁出头,戴着黑色框架眼镜、身穿白色大褂的小伙子,正在给鸡喂食。
不做海归和白领
“我要扎根家乡,造福一方”
“不去国外读书,也不去中粮集团上班,要回来考村官!想得出来哦!”2010年6月,毕业前夕的王洪仁,把自己准备“考村官”的想法一说出来,全家上下都错愕了。
幺爸王强说:“其他不说,光是‘中农大毕业生’这一点,一家人培养你很不容易,好不容易出去了,现在又要回来,绝对不行!”
面对家人不理解,王洪仁坚持自己的理想:“我是一个地地道道农民的儿子,从小生长在农村,对家乡有着无法割舍的情怀”。
2010年7月,王洪仁放弃了留学澳大利亚的机会,以及中粮集团的工作机会,参加大学生村官考试,成为了平昌县邱家镇飞龙村的一名大学生村官。“我觉得有志青年,就应该回家乡,参加建设,回报社会。”
同时,他还将自己的创业计划抛了出来。“我是村官,完全可以利用这个平台创业。不仅能实现自我价值,还能带动周边群众一起脱贫致富。”慢慢地,父母开始接受他的想法,家人也不再抱怨,而是全家上下一起为他鼓劲儿。
为创业三上北京
“争取成为西南片区的养鸡王”
王洪仁带着一捆嫩草走进鸡舍,闻到青草香,鸡群蜂拥而至。“这些鸡叫‘农大3号’节粮小型蛋鸡,是我3次去北京化验水土样本,请学校专家来实地考察后才定下来的蛋鸡品种。”王洪仁说。
2010年底,王洪仁找乡亲协商租赁土地,又四处筹借资金,再三上北京请专家确定适合的项目……半年下来,“小胖”王洪仁变成了“瘦猴”。
王洪仁最终租到了500亩土地山林,融资100万元,注册成立了四川启明农业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首期建成养鸡配套场地100亩,建成现代化的全自动养鸡圈舍及相关配套设施9000余平方米。
创业路上并非一帆风顺,但王洪仁总是能放平心态。“刚开始卖的时候,一度出现滞销。外出跑销售回来,我觉得累得很,最大的乐趣就是看鸡上山抓虫子,看一会儿心情就好了,觉得没有什么跨不过去的坎。”王洪仁不好意思地笑了起来。
一边摸索,王洪仁还一边利用自己在大学里学到的动物学知识,创出了一套生态散养的养殖模式。由此生产的鸡蛋个头大、品质好,收购商络绎不绝。
如今,王洪仁的养殖场年存栏蛋鸡5万只,日产鲜蛋4万余枚,年产值达500余万元,他成了当地有名的“养鸡王”。
致富不忘乡亲
“梦想带领家乡人民共同富裕”
作为农民的儿子和一名村官,王洪仁从未忘记自己的初衷——带领家乡父老共同脱贫致富。
采访当天,王洪仁料理完鸡场的事,就急匆匆来到村里,他要给养殖户们上课——生态散养土鸡养殖要点。“王洪仁,好样儿的!,不仅让我们养鸡致富,还提供免费的技术的帮助。”村民罗少模说。
2011年底,王洪仁的养殖基地被中国农业大学授权为中国农业大学科研实习基地,“农大3号”节粮小型蛋鸡西南片区示范基地,并承接中国农大蛋鸡课题小组的多项研究课题,2012年,启明飞龙村蛋鸡养殖场被评为巴中市标准化示范养殖场。
目前,他的公司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20人,建立了蛋鸡养殖专业合作社,发展103户养殖户进行蛋鸡养殖,免费为养殖户提供鸡苗、疫病防治和技术指导,开办专业技术讲座500余人次,与农户签订购销合同负责回收农户鲜蛋统一销售,带动农户年均增收1万余元。
记者手记
王洪仁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他对待梦想的态度。这几年靠创业,他的收入很不错,但他没有贸然扩产,始终不急不躁,踏踏实实坚持着。他说,“家乡不富裕,我甘愿做探路人”。在农村基层工作,必须要踏实,不浮躁,才能接地气,有作为,王洪仁如此,村官群体更应当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