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美斯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的LED显示屏生产车间。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向宇 摄
点位:攀枝花市仁和区
4年时间,9家光电信息企业落地,在群山之间形成了一条“芯、屏、光”多元的光电信息制造产业链。攀枝花市仁和区不仅实现攀西地区光电信息产业零的突破,更在2023年实现产值15.5亿元。
为何光电信息产业在这里势头如此强劲?11月4日,“万千气象看四川”四季度集中采访活动报道组来到攀枝花市仁和区,进企业入厂房,探寻“从0到N”的秘诀。
特色园区加速聚“光”成“链”
记者走进位于仁和区南山循环经济发展区橄榄坪园区的光电信息产业服务中心,一件件用于室内外装饰的LED产品让人眼花缭乱,这些产品全部来自美斯特光电、睿恩光电、腾彩光电等园区入驻企业。
固晶、焊线、点胶……在攀枝花美斯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的LED显示屏生产车间内,一个个柔性板经过多道工序,被送往打包车间。“从2021年4月正式投产至今,已经上马200条显示模组封装生产线和7条显示屏生产线,2023年产值突破5.4亿元,吸纳就业300余人。”美斯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谢兰虎说。
产业要发展,规划需先行。仁和区先引来链主企业,紧接着把产业链建在园区上,规划出面积约500亩的光电信息产业园,规划建设标准化厂房50万平方米。
瞄准以新型显示为主的电子产业,以链招商,持续引进攀科电子、镁森科技、威斯特环保、深圳新光芯等LED产业链企业,着力打造百亿级的光电信息产业集群。
园区是创新发展的先行军。仁和区光电信息产业园以园区模式释放产业集群效应,推动产业串珠成链、集链成群,不断吸引电子信息产业上下游、左右端配套生产企业聚集,成为园区发展的“制胜法宝”。
企业“引得进”更要“留得住”
一座32000平方米的标准化厂房,从装修到投产需要多长时间?仁和区光电信息产业园给出的答案是,100天。
说起为何选择“落子”仁和区光电信息产业园,每家企业的原因不尽相同,但吸引他们的共同点,是当地贴心高效的服务和良好的营商环境。
“量身定制”生产场地、提供“拎包入驻”条件、专人服务项目建设……仁和区立足资源现状和企业所需,以标准化厂房建设为着力点,为企业落地、孵化、培育提供全生命周期的服务保障。
“从交楼到建成投产仅用了3个多月时间,这样的速度让我们吃惊。”中顺半导体科技(攀枝花)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黄波说,这让企业投产成本降低,生产真空期大幅缩短。
建成即投用,这样的“无缝衔接”源自仁和区招商引资的提前谋划。近年来,仁和区通过开展“工业上楼”“企业入园”,减少招引企业的时间、精力、投资成本,搭建“拎包入驻”基础平台。
企业“引得进”,更要“留得住”。园区管委会成立了重点项目推进专班,为每个重点企业配备一名“管家”,做到一个项目、一个责任人、一套实施方案,为重点项目建设提供“店小二”式的全周期、全流程服务。
不仅如此,园区不断对入驻企业的配套服务再升级,完善了标准化厂房、环保池、技能人才保障性住房、功能用房等基础设施,深化校地企产学研用合作。攀枝花市仁和区南山循环经济发展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园区将继续延链、补链、强链,打造光电信息企业创富联合体,助力共同富裕。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唐子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