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          主管: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业务指导: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当代县域经济》杂志官方网站
用户名:
密码:
资讯
时政要闻
学会动态
经济热点
县域发布
城镇发展
“文旅+康养”深度融合 一路繁花似锦——凉山利用好山好水好风景做好文旅康养融合大文章

时间:2024-09-12 11:18:50  来源:凉山日报

● 凉山,山川纵横,重峦叠嶂,碧波荡漾。从大渡河峡谷到金沙江畔,从邛海泸山到玛娜茶金,从泸沽湖到龙头山大断崖,瑰丽的景色,让人流连忘返。

● 岁月的长河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也为凉山增添了无尽的魅力与内涵,为发展文旅康养产业提供了绝佳的自然基础。

● 近年来,凉山立足自身实际,在时代的浪潮中,积极探索,勇立潮头,充分发挥区位、生态、气候等方面优势,促进阳光康养与文化体验、乡村旅游融合发展,重点打造安宁河谷阳光康养颐养、大凉山民族文化体验、大香格里拉生态旅游、“三江”高峡平湖观光、航天科技旅游、南方陆上丝绸之路、红军长征线路等旅游品牌,建设国际阳光康养度假旅游目的地,积极走出一条文旅康养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凉山路径”。

● 当前,凉山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和丰富的资源,在文旅康养产业链的发展道路上阔步前行。

西昌:品质康养宜居地 山水春城幸福园

西昌,一座春天栖息的城市,四时风景如画,四季鲜花常开。这里自古就是通往祖国西南边陲的重要通道,也是古代“南方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因此造就了西昌多彩的民族风情和深厚的地域文化。

深厚的文化积淀和独特的旅游资源,构成了西昌文化旅游的特色和精华。在深入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中,西昌以文旅品牌IP打造为突破口,建设文旅产业新高地,推出“邛海康养度假”“历史文化名城”“和美乡村田园”“航天科普研学”“多彩民族风情”五大IP。

建昌古城、大石板古村、唐园、高山堡陈家大院、建川电影博物馆聚落等一大批文化底蕴深厚、传统与现代有机结合的网红打卡点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同时,西昌市紧紧围绕实施“文化旅游提升年”行动目标,深化“全域旅游、首位产业”发展战略,培育文旅发展新动能,构建文旅产业新格局。相继出台《西昌市支持旅游产业发展十二条措施》《西昌市关于鼓励投资建设五星级酒店项目扶持办法》等文旅发展利好政策,推动旅游要素整合,催生旅游新场景,满足游客多元化需求。

下一步,西昌市将以“大邛海”旅游度假区建设为支撑,加快建设国际阳光康养旅居目的地,以高品质文旅融合掀起西昌文旅高质量发展新热潮。

德昌:且以诗意共远方 安逸“氧”生在德昌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健康、追求生活质量。康养产业,作为集健康、养生、休闲、旅游于一体的新兴产业,正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德昌县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地处安宁河谷腹地,南与会理、米易县毗连,西至雅砻江和盐源县相望,北接西昌市,东以螺髻山山脊与普格县分界,东南隅与宁南县接壤,是著名风景区螺髻山主要景区所在地。县域面积2284平方公里,辖10个乡镇、2个街道,有汉、彝、傈僳等23个民族,常住人口22.5万。

德昌地理位置优越,是成都、重庆、昆明经济三角区的中心区域,也是西昌半小时经济圈、攀枝花1小时经济圈、成都昆明3小时经济圈内的重要节点。这里森林覆盖率71.6%,年均气温18.1摄氏度,有“春秋三百天、四季养生地”之美誉,是“中国天然氧吧”“中国气候宜居城市”“巴蜀气候康养地”。

在德昌,四时之景不同。春走姑姑山,万亩野生杜鹃花海,灿若云霞,姹紫嫣红;夏游黑龙海子,绿海滴翠,清爽宜人;秋赏丰收美景,香稻基地橙黄一片,葡萄硕果满枝;冬到螺髻山,雪花飞舞,银装素裹,古冰川独树一帜。

千年传承的农耕文化、凤凰文化、仓颉文化、“九宫十八庙”佛道教文化、红军红色文化、多彩傈僳族文化等如春草般在这片土地茂盛生长。其中,傈僳族火草织布技艺更是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近年来,依托优越的阳光康养品牌生态资源、深厚的历史文化、通达四方的交通网络,德昌县不断加大农文旅融合协作,串联精品乡村旅游线路,以乡村为版图,以阳光康养为命题,不断开拓出乡村康养旅游新模式。截至目前,该县共有5个大型康养点,超过125家星级农家乐、乡村酒店、精品民宿,角半、大坪、安宁、半站营四大康养基地初具雏形,实现“一站式四季旅居”。

越西:顺势而来 深度打造文旅康养旅游高地

7月26日至28日,越西县举行了为期三天的2024年凉山彝族火把节暨“五彩凉山·夏季清凉”系列活动,围绕“清凉火把季·20℃游越西”主题,将夏季避暑旅游与火把季完美融合,为四方宾朋呈现出一个清凉且文化底蕴深厚的越西。

古嶲州,今越西,外揽山水之幽,内得人文之胜,既有古蜀文化的深刻烙印,又有文昌文化的源远流长。越西不仅是一座生机盎然、风景如画、山水资源富集、生态环境优越的城市,也是一座具有2000多年历史的千年古城;是一座风光秀美、人杰地灵的山中佳城,更是一座后劲十足、潜力无限的魅力新城。

近年来,越西县立足凉山北部区域中心城市定位,依托自然资源禀赋和历史人文底蕴,以建设百里“越西画廊”为主轴,以“春赏花、夏纳凉、秋品果、冬玩雪”为载体,规划实施城乡建筑风貌塑造、越西河景观建设等工程,着力建成清凉避暑旅游目的地、川渝“后花园”。

国家4A级旅游景区文昌故里是集康养度假、乡村旅游休闲、生态避暑度假、特色文化体验于一体的复合型旅游景区,景区山水风光秀丽,犹如一幅绝美的自然山水画卷,是旅游度假、避暑观光的好地方。

今年以来,越西县立足生态气候优势,主推“20℃夏天”“文昌故里·水韵越西”两张名片,围绕“五大文化”开展“清凉火把季·20℃游越西”系列活动,不断丰富游客体验。

如今的越西,正在逐步成为五彩全域凉山生态旅游中的新活跃点。下一步,该县将持续擦亮“中国避暑旅游目的地”“中国天然氧吧”等生态气候品牌,推出康养休闲度假游、越野自驾游、避暑游等旅游产品,将越西打造成为川渝“后花园”和避暑旅游首选地。

普格:康养胜地 有山有水有凉意

普格,坐落于凉山州东南部。承山水之灵动,拥群山之灵秀,自然与人文在这里形意相生。这里日照充足、气候宜人,年均气温16.8℃,形成“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立体气候,素有“天然温室”之称。

2023年,普格县凭借厚重的历史文化,宜人的气候环境、优越的区位优势、良好的生态环境,被中国气象局授予“避暑旅游目的地”称号。

秀美壮丽的山水风光、熠熠生辉的民族文化,醇厚浓郁的乡土气息,为普格这片热土增添了无限魅力,也为文旅融合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近年来,普格县立足生态和人文两大资源优势,精准把握文旅产业发展的新趋势、新机遇,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努力走出一条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新路子。普格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产业发展工作,要求全县上下各级相关部门要进一步理清思路、用心策划、创新模式,多渠道、全方位宣传推介普格悠久的历史文化、丰富的自然资源、宜居的生态环境,不断拓展普格旅游发展空间。

抓住凉山“中线”旅游发展机遇,精准研究有效供给,充分挖掘潜在市场,找准优势结合点、发展切入点,加大新业态、新产品培育开发力度,切实把自然资源和人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下一步,该县将把避暑气候、生态资源转化为稳定、高黏性的客流量,为广大游客避暑和康养提供更为精准的向导。

冕宁:彝海结盟地 诗意旅居康养地

“山似冠冕、水曰安宁”。冕宁县辖区面积4423平方公里,地处四川省西南部、凉山州北部,处于藏彝民族走廊之上,见证了红军长征的“彝海结盟”,承载着中国“飞天”的梦想。这里年均气温14.1℃,境内安宁河、雅砻江川流而过,冬日有温暖的阳光,夏日有清爽的凉风,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康养之城。

近年来,冕宁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文旅产业发展,深入实施全域旅游发展战略,先后创建了2个4A级旅游景区,4个3A级景区,1个省级旅游度假区,1个省级科技旅游示范区,1个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

形成“一城两极,一廊三片”旅游发展空间新格局,即:一城:冕宁文旅健康新城;两极:灵山旅游区、漫水湾航天小镇;一廊:安宁河最美乡村旅游

走廊;三片:两湖一海生态休闲旅游片区、安宁河谷最美乡村旅游片区、雅砻江大峡谷观光旅游片区。

富集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让冕宁旅游产业发展潜力巨大,也为康养旅游发展提供了优越条件。以灵山4A级旅游景区、灵山省级森林公园为依托,以禅文化为灵魂,融合高山生态文化、民族文化,打造集高山生态观光、佛教禅意体验、民族文化融合、亚高原体育运动于一体的国际山地禅意文化旅游度假目的地。

饮一壶钟灵毓秀,泡一池暖心灵泉,置身于大自然的怀抱,给疲惫的身心放个惬意的假期。多元发展的冕宁,人文与自然描绘出世间百态,璀璨底色上,架起共同发展的桥梁,擎起发展新篇章,赋予城市向上的活力。

宁南:“天然温室”幸福就是如此简单

宁南,自古以来就是南丝路必经之地,是中国蚕桑之乡,独特的区位、地形、山水孕育了优越的光热、地热、生态资源。这里阳光眷顾、四季如春,年均气温19.3摄氏度,拥有阳光康养旅居独具的优越条件,是攀西地区特有的“天然温室”。

近年来,该县立足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优势,围绕全州“安宁河谷‘农文旅’走廊”“阳光康养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文旅产业布局,坚持“宁静致远康养福地·南国天府阳光香城”定位,着力打好嫘祖文化、阳光温泉、高峡平湖、特色农文旅“四张牌”,全力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助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大力推动“旅游+康养”深度结合,放大宁南冬季阳光、氟泉等气候和资源优势,依托凯地里拉国家4A级旅游景区建设阳光康养基地、冬季休闲胜地,加快凯地里拉二期、白鹤滩特色旅游小镇建设,全力创建省级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

依托金钟山、凯地里拉国家4A级旅游景区,精心打造以蚕桑丝绸文化为主要内容的现代休闲农业观光、茧丝工业旅游和农耕文化体验游,形成“蚕桑休闲+温泉康养”“现代茧丝加工+大国重器”“百里桑园走廊+现代茧丝旅游”等多条精品旅游线路。

会东:川滇明珠 康养福地

会东县位于凉山州南端,享有“川滇明珠”“攀西资源聚宝盆”之美誉,得天独厚的四季立体气候,丰富优质的热带蔬果,为会东县发展康养产业提供了优质的资源本底。其中,马头山森林康养度假区被称为“华山松母林基地”,是由1.8万余亩华山松国有林、200万立方米的马头山水库组成,有着发展森林康养的绝佳条件。

马头山生态旅游示范区内松林茂密,生态优良,负氧离子含量高,湿度适中,夏季凉爽宜人。整个景区建设有生态游步道5公里,环绕整个马头湖,串联28个休憩节点。马头山生态旅游示范区也是大凉山安宁河谷阳光康养度假之旅的优秀目的地之一。

沿着文旅融合的路径,马头山积极打造休闲度假区,致力于成为避暑休闲的好去处,同时,马头山与民权花湖景区遥相呼应,不断丰富游客出游体验。

近年来,会东县依托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加速推进文旅深度融合,把生态康养产业作为支柱产业推动,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不断走出了“生态康养旅游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转型跨越发展”的新路径。

会理:旅居胜地“古城+”文旅康养

会理市属亚热带西部半湿润气候区,境内奇峰雾冽,江河纵横,年均气温15.1℃,城区一带气候温和,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四季如春。古城文化、红色文化、石榴文化、川滇文化在这里交汇融合,构成了独特的地域文化。当前的会理,积极构建文旅融合新格局,已完善并形成常态化农文旅“四大机制”。

——“文旅+农业”融合。培育15万亩的石榴文化田园综合体,建成占地200亩集绿色生态休闲观光、现代农业科技展示等于一体的现代农业科技园,建成金砂现代农业主题公园和一批旅游风情小镇、旅游风情村寨。

——“文旅+‘非遗’”融合。创新发扬长号、山歌、蹢脚舞等民间艺术和筛糠、祭龙、泼水等民族习俗,创新“非遗+活动”“非遗+集市”“非遗+直播”等传播方式,做“火”非遗项目。

——“文旅+康养”融合。传承发展“端午药市”“吃药膳”“游百病”等端午节民间风俗,持续办好端午健康养生论坛、中医药文化节暨膏方节、端午万人宴等中医药文化康养旅游活动。

——“文旅+体育”融合。依托仙人湖国家水利风景区、会理会议纪念地等资源,打造户外骑行、徒步等线路,举办会理市徒步大赛等项目。(记者 陈璇)

经济热点
四川换季消费拉动春日经济[详细]
经济热点
李国华:发展柠檬标准化产业园 带领周边群众共同致富[详细]
学会动态
学会党支部开展清明祭英烈活动[详细]
特色新镇
城镇化样本:民资投入4个多亿至今收益很少[详细]
友情链接:
学    会
学    术
资    讯
专    题
图片
视频
专委会
乡村文艺院
网站申明
版权所有: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
蜀ICP备10025149号-1
备案号:川新备15-000061
联系我们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督院街70号
电话:(028) 87323971,87323979,86605683
E-mail:Scxianyu@163.com
QQ:476320177
邮编:61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