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          主管: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业务指导: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当代县域经济》杂志官方网站
用户名:
密码:
资讯
时政要闻
学会动态
经济热点
县域发布
城镇发展
模拟一片“海” 小镇解锁海鲜自由

时间:2024-08-26 11:41:20  来源:四川日报

8月23日上午,站在德阳绵竹市玉泉镇的一条乡间小道上,张天平指着家门前的水塘说“变了”。

哪里变了?玉泉镇的水变了。从鸭、鹅洗澡的一塘“死水”,变成海鲜养殖的一泉“活水”。

张天平曾是玉泉羽绒厂的纺织工人,她记忆里,玉泉镇的池塘里满是鸭和鹅。20世纪90年代,全镇从事羽绒服定做的家庭有600多户。凭借羽绒与钢铁两大支柱产业,玉泉镇曾入选全国首批小城镇建设试点乡镇。“上世纪90年代初,我们村里好多人就是万元户了。”

可是,红火的产业背后,是玉泉镇发展方式粗放、污染严重、产业转型升级难的阵痛。当时,走在水塘旁的路上,张天平的鞋底常常沾满泥污,雨天更不愿出门。“三天两头就要刷一次,混着地上的水踩到鸭屎鹅粪也是常事。”

随着时代发展,羽绒业与钢铁业渐渐淡出玉泉镇,张天平身边的一切也在改变,最明显的要数家门口那方水塘——池塘边的道路干净了,空气清新了。

改变,来自近年来玉泉镇养殖产业的转型。数十年间,全镇养殖对象从鸭、鹅变成了南美白对虾。

张天平家的不远处,是一家海水模拟鱼虾养殖园,由绵竹中科水产有限公司投建,今年7月出产。该项目携手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采用数字化、智能化的全封闭恒温循环水养殖模式,打造模拟自然海洋生态的养殖环境,实现零排放、零添加、零污染的智能化绿色水产养殖。

走进鱼虾养殖园,只见工作人员刘丹拿起虾网,从池中捞起一篓南美白对虾,“长势好的虾体能达到40克一只,长度和一个成人手掌差不多。”“现在,我们有两条生产线,年产能6万斤,目前产品主要销往成都、德阳等地的酒店,未来计划扩建生产线。”养殖园负责人说。

着力发展海鲜养殖的背后,是玉泉镇紧紧围绕当地资源禀赋做文章,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决心。“我们这里泉水资源丰富,开采潜力巨大,能为水产养殖提供优质的水资源。”玉泉镇党委副书记徐思维说。

玉泉的故事只是绵竹转型发展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绵竹坚持以生态治理为优先战略,做足绿色生态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文章。今年,绵竹市编制水产养殖业发展规划,充分发挥丰富水资源和大量河滩地的资源优势,积极引进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和陆基高位池循环水养殖等设施渔业,以鲈鱼、罗氏沼虾、南美白对虾等特色水产养殖为核心,推动绿色生态养殖,带动相关产业融合发展。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陈丽霏

经济热点
四川换季消费拉动春日经济[详细]
经济热点
李国华:发展柠檬标准化产业园 带领周边群众共同致富[详细]
县域发布
“快马”资中再“加鞭”[详细]
学会动态
学会党支部开展清明祭英烈活动[详细]
特色新镇
城镇化样本:民资投入4个多亿至今收益很少[详细]
友情链接:
学    会
学    术
资    讯
专    题
图片
视频
专委会
乡村文艺院
网站申明
版权所有: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
蜀ICP备10025149号-1
备案号:川新备15-000061
联系我们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督院街70号
电话:(028) 87323971,87323979,86605683
E-mail:Scxianyu@163.com
QQ:476320177
邮编:61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