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          主管: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业务指导: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当代县域经济》杂志官方网站
用户名:
密码:
资讯
时政要闻
学会动态
经济热点
县域发布
城镇发展
三点发力 刷新绵阳发展“进度条”

时间:2024-07-09 09:56:42  来源:四川日报

游仙小枧湿地公园是QQ音乐巅峰音乐节·绵阳站的举办地。 高洁 摄

2024年绵阳市“文化三推”活动走进云南昆明,三台县26家企业带去300余类特色产品,与昆明完成一场夏日里的“双向奔赴”;2024绵阳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大会与2024“七曲山翠云廊杯”中国公路自行车职业联赛相继在梓潼县举办,梓潼文旅融合迈出新步伐;QQ音乐巅峰音乐节在游仙区小枧镇开唱吸引超2万名观众,带动当地餐饮、住宿等消费近700万元;盐亭县抢占能源化工产业“新赛道”,正加快盐亭巨龙化工园区认定和建设……

这个夏天,绵阳县域经济发展不断展现新气象。

近年来,绵阳深入实施“六大行动”,推动资源向县域汇集、资金向县域倾斜,从镇域发展、园区提质、营商环境优化三方面着手,不断刷新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进度条”。

以镇域为着力点 夯实县域经济发展底部支撑

不久前,总投资10亿元的绵阳港旗游仙区300MW/600MWh电化学储能电站项目在游仙区石马镇开工。项目建成后,预计可实现年产值1.5亿元、税收1500万元。

“石马镇拥有良好的企业发展土壤。”绵阳港旗储能技术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产业众多、交通便利,以及良好的镇域经济“底气”,是他们选择石马镇的重要原因。

石马镇秉持“工业立镇”发展思路,依托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西南科技大学等的科创资源,推动优势产业集群成链,镇域经济发展不断取得突破,今年首次入选赛迪四川“2024镇域经济西部100强”。

镇域是“上联城市、下接农村”的关键节点。夯实县域经济发展底部支撑,2022年,绵阳在全省创新开展乡镇抓产业促推高质量发展激励试点,因地制宜、分类施策,聚焦产业发展、财税金融等方面出台9条激励措施,落实每年3亿元资金保障。

值得一提的是,绵阳在试点乡镇创新建立镇域经济监测评价指标体系,将试点乡镇分为工业、农业、文旅、商贸四类,支持试点乡镇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以点带面发展壮大镇域经济。

成效明显。2023年,试点乡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63.52亿元、增长9.4%,市县级税收净入库39.7亿元、增长39.3%,6个镇获评省级百强中心镇。在日前赛迪四川发布的“2024镇域经济500强暨中部100强、西部100强”研究报告中,涪城、游仙、安州、江油、三台、梓潼均有乡镇上榜。

以园区为突破点 推动县域产业集群发展

6月15日,西安迈斯拓扑电子加速器生产医用同位素项目在游仙区中国(绵阳)科技城核医疗健康产业园开工,将为核医疗健康事业发展提供原材料支撑;6月20日,中国移动AI+赋能中国(绵阳)科技城产业合作暨投资推介会在绵阳举行,涪城区、游仙区、江油市等地政府与参会企业签署项目合作协议9个,这场政府搭台、央地合作的推介会,促成142.5亿元合作项目落地绵阳各县域。

产业是县域经济发展的核心,项目是推动产业发展的关键,园区则是产业发展的主阵地。绵阳市在推动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坚持把新型工业化作为主引擎,以县域园区为载体做强县域工业,深入实施“园区提质、企业满园”行动,强化县域园区主导产业布局,注重强化项目支撑作用,通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优化营商环境等措施,推动县域产业集群发展。

2023年,绵阳8个县域园区主特产业产值,占园区规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89.6%,县域规上专精特新企业产值占全市的比重达70%,累计培育市级特色(专业)园区10个。涪城区连接器、江油市特冶新材料两个产业集群入选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三台县纺织鞋服、预制食品产业集群获评四川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以服务为支撑点 激发县域经济活力

如何激发县域经济活力?绵阳的解法是以服务为支撑,营造“有需必应、无事不扰”的营商环境。

“请问绵阳市是否出台有针对性的措施,减轻企业在招投标保证金方面的交易成本?”“希望能增加中标通知书和建设施工合同备案。”在6月举行的绵阳市“优化营商环境面对面”政府采购及招标投标专场座谈会上,企业代表抛出问题,职能部门现场回应。“时空距离缩小了,心理距离拉近了。”不少与会企业代表表示。

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在服务好企业的同时,绵阳还聚焦人才这个第一资源,做好服务保障。今年5月,位于涪城区青义镇的“鸿儒·乡里”揭牌,标志着绵阳唯一一个专为院士(专家)团队打造的科创研学示范区正式交付使用。几乎同时,当地就成立了专职服务于院士(专家)团队的科技创新办公室。

近年来,绵阳通过出台“科创十条”“金融十条”“人才十条”,推动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资金链深度融合,吸引和培育了一批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团队。同时,绵阳加强校地合作、校企合作等平台建设,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任紫鑫

经济热点
四川换季消费拉动春日经济[详细]
经济热点
李国华:发展柠檬标准化产业园 带领周边群众共同致富[详细]
学会动态
学会党支部开展清明祭英烈活动[详细]
特色新镇
城镇化样本:民资投入4个多亿至今收益很少[详细]
友情链接:
学    会
学    术
资    讯
专    题
图片
视频
专委会
乡村文艺院
网站申明
版权所有: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
蜀ICP备10025149号-1
备案号:川新备15-000061
联系我们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督院街70号
电话:(028) 87323971,87323979,86605683
E-mail:Scxianyu@163.com
QQ:476320177
邮编:61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