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          主管: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业务指导: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当代县域经济》杂志官方网站
用户名:
密码:
资讯
时政要闻
学会动态
经济热点
县域发布
城镇发展
会理古城的古韵与新风

时间:2024-07-02 10:43:17  来源:四川日报

在会理古城远眺。

凉山州会理市地处四川省最南端,始建于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因“川原并会,政平颂理”而得名,自古为南方丝绸之路上的重镇,素有“川滇锁钥”的美誉,是中国石榴之乡、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会理古城是全国唯一保存完好的明代卫城,城中心至今依然保存着较多完整的明清建筑。

近日,记者走进会理市,感受会理古城的古韵与新风。

一个“会”字沿用了两千多年

会理地处金沙江北岸,与云南省隔江相望,是两省交界处的一个交通要冲。

2000多年前,司马迁就在《史记》中提及一条古道,它便是从成都平原出发,穿越云南,最终通往南亚的“蜀身毒道”。会理就是这条古道由川入滇的重要节点。

早在公元前111年,西汉武帝在这里设县建制,始称“会无县”。此后,会理虽几经更名,却始终离不开一个“会”字。正是源于这里是“川原并会”之地,一个“会”字沿用了两千多年。

当地人告诉记者,游览会理古城,由北至南,从檐牙高啄的拱极楼走到雕梁画栋的凌霄楼是绝佳选择,虽然只有短短几百米的距离,却是“城中有异景,巷里藏乾坤”。

位于古城北面入口处的拱极楼坐落在古城墙上,现存城墙在元代以前是土墙,到了明朝洪武年间以石块包砌,造就了独特的“元骨明风”,全国罕有。

凌霄楼即钟鼓楼。钟鼓楼始建于清雍正十二年,至乾隆时续修完成,加入了故宫角楼“五星抱月”楼顶的设计,更是西南独一无二的存在,引得无数古建筑爱好者流连。

会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局长张春泽介绍:“古城以钟鼓楼为界形成穿城三里三、围城九里九,以南北中轴线为主的四街三关二十三巷的棋盘式格局。街上的店铺多为一楼一底的土木结构传统建筑,青瓦屋面。街巷内大量明清建筑,如会馆、民居、古宅、四合院等,古韵十足。”

在会理古城的街道和巷子中,有古建筑和传统民居建筑17万平方米。古城内的胡家大院,胡家人已在这里生活了14代,历时400多年。第13代传人胡旸说,胡家大院采用四合院的格局,又有新的变化,正房和厢房前有长长的屋檐挑出,突出的屋檐和门廊连通。这样的房屋设计是为了适应当地的气候,宽宽的屋檐既方便住家在雨天穿行,也起到保护墙面的作用。

构建全域旅游发展格局

会理古城曾长期“养在深闺人未识”,在被评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成功创建4A级旅游景区后逐渐为人所熟知,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游客,会理文旅产业逐步苏醒。

会理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局长杨元宗介绍,乘着“古城游”兴起的东风,近年来,会理市着力擦亮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这块“金字招牌”,传承弘扬长征精神,皎平渡、会理会议纪念地、绿陶文化产业园等特色鲜明的景区提档升级,丰富了游客的体验。

近年来,文旅产业成为推动会理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首位产业。会理境内有着丰富的文化和旅游资源,相继成功创建了会理古城、会理会议纪念地等4A级旅游景区,目前正积极创建一批3A级景区。

2021年9月,会理市成立大会举行,这个拥有2000多年历史的古城开启了新征程。近年来,会理市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围绕天府旅游名县建设,着力构建“一核、两片、三带、八点”的全域旅游发展格局。2023年,会理市接待游客525.4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4.6亿元。今年1—5月,全市接待游客243.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0.706亿元。

对于会理全域旅游未来发展的路径,当地已有明确的目标:不断激活文旅资源,丰富文旅产品,支持培育一批特色鲜明、带动性强、经济效益好的精品线路、精品项目,全面提升会理古城旅游度假城市功能。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何勤华 文/图

经济热点
反向旅游的泼天流量 四川县域能不能接住?[详细]
经济热点
李国华:发展柠檬标准化产业园 带领周边群众共同致富[详细]
学会动态
“青城论道:低碳能源共生发展”大会在成都圆满举行[详细]
特色新镇
城镇化样本:民资投入4个多亿至今收益很少[详细]
友情链接:
学    会
学    术
资    讯
专    题
图片
视频
专委会
乡村文艺院
网站申明
版权所有: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
蜀ICP备10025149号-1
备案号:川新备15-000061
联系我们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督院街70号
电话:(028) 87323971,87323979,86605683
E-mail:Scxianyu@163.com
QQ:476320177
邮编:61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