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          主管: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业务指导: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当代县域经济》杂志官方网站
用户名:
密码:
资讯
时政要闻
学会动态
经济热点
县域发布
城镇发展
植此新绿 生态修复绘就赤水河绿色“画卷”

时间:2024-03-20 09:58:52  来源:四川日报

3月9日,护林员们扛着树苗行进在古蔺县太平镇走马村的大山上。

2023年12月8日,古蔺县太平镇走马村的病死松树已被砍下,护林员准备栽种新的树苗。

1月23日,护林员在雪后的古蔺县观文镇养护树苗。

3月8日,护林员扛着树苗上山造林。

3月8日,护林员方战站在古蔺县太平镇的大山上眺望远方,他对石漠化治理充满信心。

3月9日,鸟瞰完成石漠化治理的古蔺县观文镇复兴村田地。(无人机照片)

3月8日,护林员通过手机地图定位植树的位置。

从2023年至今,800多名护林员在古蔺县境内的赤水河流域栽种了600万株枫香、楠木、樱花等树苗。

2024年春,寒风消散,百草滋长。四川长江林业集团有限公司的护林员们忙碌在赤水河两岸——3月底前,他们要在沿河地带和山脊栽种下600万株树苗,完成四川省赤水河流域水源涵养和石漠化综合治理项目(古蔺县片区第一阶段)的建设。

3月9日,泸州市古蔺县太平镇走马村的山脊上,一株长在石缝中的樱花树花开正艳。“这棵树苗是我去年才种下的,没想到今年就开花了。”42岁的护林员方战看着粉嫩的樱花兴奋地说。当日,他们在石漠化的土地上又栽下了1000多株树苗。

石漠化是石质荒漠化的简称,常表现为从山顶开始植被逐渐退化,山体岩石直接裸露,又被形象地称为“地球之癌”。最新数据显示,四川石漠化土地总面积44.93万公顷,分布于46个县(市、区),集中于凉山、泸州(约占80%)。长江上游的赤水河流域为典型的西南喀斯特石漠化区,水土流失较为严重。

早在2011年,赤水河流域的古蔺县就开始实施石漠化综合治理。去年,古蔺县15个乡镇陆续开启水源涵养和石漠化综合治理相关工作。森林生态系统修复是治理工作中的重头戏,特别是对15万亩退化林的修复。护林员通过治理松材线虫病、增加树种配比等措施,进行“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性治理,以此全面提升赤水河流域中上游森林质量及水源涵养能力。

一年里,800多名护林员在古蔺县境内的赤水河流域栽种了600万株枫香、楠木、樱花等。除了改变树种,他们还砌坎培土,增加土层厚度;改土施肥,促进林竹生长;兴池引水,保证用水所需等。“枫香树已经发芽,说明它适应了这里的气候。”项目二工区负责人黄燕青今年3月在检查古蔺县观文水库退化林修复时看到了变化。

古蔺县椒园镇龙凤村的山下,赤水河向长江奔流而去,岸边村庄掩映在满山绿色中。一队护林员正沿河岸栽种楠木树苗,他们要抢在3月底前完成今年的栽种工作。山上脐橙产业园里,橙红色的赤水河脐橙挂在枝头。在石头缝里栽果树,这是当地前期石漠化综合治理后发展起来的特色产业,如今已经成为村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来源之一。

四川是长江黄河上游的重要生态屏障。全国第四次石漠化调查和第六次全国荒漠化和沙化调查结果显示,四川荒漠化面积较上个监测期减少47.17万公顷,同比减少23.59%。今年3月12日是我国第46个植树节,四川省绿化委员会办公室发布的《2023年四川省国土绿化公报》显示,四川2023年完成营造林498万亩,为年度任务的127%,修复治理退化草原1055万亩;林草产业总产值达到5200亿元,同比增长10.4%。(记者 何海洋 摄影报道)

经济热点
李国华:发展柠檬标准化产业园 带领周边群众共同致富[详细]
县域发布
国有企业转型赋能千亿极核打造 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详细]
学会动态
“青城论道:低碳能源共生发展”大会在成都圆满举行[详细]
特色新镇
城镇化样本:民资投入4个多亿至今收益很少[详细]
友情链接:
学    会
学    术
资    讯
专    题
图片
视频
专委会
乡村文艺院
网站申明
版权所有: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
蜀ICP备10025149号-1
备案号:川新备15-000061
联系我们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督院街70号
电话:(028) 87323971,87323979,86605683
E-mail:Scxianyu@163.com
QQ:476320177
邮编:61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