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用柴油浇地,一亩地要花8元钱;现在浇亩地才耗4度电,花2元钱。插卡就能出水,省钱又省事,方便多了。”
说这话的是山东省章丘市辛寨镇辛王店村村民刘振安。手持浇地用的射频卡,他高兴地向记者展示使用办法。绿油油的玉米长势喜人,他即将迎来又一个硕果累累的秋天。
如果不是章丘市国土资源局耿桂森局长的提醒,记者实在感觉不到身处一片涝洼地中,这里的海拔只有14米。刘振安说:“你想象不出,过去这片地,七高八低,一下雨就存水,水深能到脚脖子,涝了颗粒无收,一旱就浇不上地。”
辛寨镇镇政府工作人员说,过去有顺口溜,说这片地“晴天白光光,雨天水汪汪。种上一亩地,打不百斤粮。”田间都是土路,收割机进不了地,全靠人动手割。
眼前经过整治的田地,田成方,树成行,渠成网,路相连,房成排,涝能排、旱能浇,“两季下来,每亩多收800斤粮食不成问题。”老刘笑呵呵地说。
耿桂森介绍,章丘南高北低,这片面积为9100亩的国家级土地整理示范项目,投资1246万元,用4年时间改造完成。项目坚持高标准,井房按照50年以上服务年限设计建设。“以前,一个井房一条渠,一个井房一条路。现在水渠占地全部取消,可节约耕地300亩;取消田间方路,新增耕地400亩;全部铺设了地下低压管道,每次每亩可节水20立方米。”
在宁家埠镇向高村,记者看到了土地整治的另一种效果。向高村远离城区,交通不便,然而,村里是整齐划一的五层楼房,每户村民都住着100平方米以上的房子。活动中心、文化广场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村民王怀福老人笑眯眯地说他只花了3万元,就住到干净舒适的楼房里来了。
耿桂森介绍,市里对向高村的村庄和农田进行了统筹规划,通过整治,村庄占地由578亩下降到227亩。现在,全村土地得到了统一整治开发,全面实施了测土配方、生物防虫等先进技术,实现了方田化、林网化、机械化、良种化。“可以说,收到了农田与村庄综合整治,农业与新村全面建设,高产与高效全面提高,物质与文化全面改善的效果。”
政策解读
农村土地整治是依法在农村地区对田、水、路、林、村进行综合整治,目的是提高土地利用率。2001年以来,我国通过大力推进农村土地整治,建设高产稳产基本农田2亿多亩,增加耕地4200多万亩。
国土资源部有关部门负责人说,开展农村土地整治,要以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农村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维护农民合法权益放在首位,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和节约用地制度,坚持群众自愿、因地制宜、量力而行、依法推进。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涉及村庄撤并等方面的土地整治,必须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户自主决定,不得强拆强建。严禁违法调整、收回和强迫流转农民承包地。坚决防止违背农民意愿搞大拆大建、盲目建高楼等现象。
这位负责人表示,“十二五”期间,我国将坚持以农用地整理为重点,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提高耕地质量等级,大规模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基本农田。重点支持800个粮食主产县基本农田整治。实施基本农田整理重大工程,有效引导耕地集中连片,规划期内建成1万片万亩优质耕地集中分布区。全面推进示范省建设和116个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建设。预计到2015年基本农田整治面积将达3亿亩。(刘成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