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          主管: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业务指导: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当代县域经济》杂志官方网站
用户名:
密码:
资讯
时政要闻
学会动态
经济热点
县域发布
城镇发展
甘孜:一座县城这样理好“生态账”

时间:2023-09-25 16:34:06  来源:四川日报

长沙贡玛国际重要湿地位于甘孜州石渠县城以北,2018年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 根呷 摄

发源于巴颜喀拉山南麓的雅砻江,经青海流入石渠县。 根呷 摄

   

9月,甘孜州最北端的石渠县,草色青黛,溪水潺潺。这里是四川省面积最大和海拔最高的县,长江上游的雅砻江、金沙江与黄河上游支流查曲河、热曲河在这里相遇,涵养出5个国家级和省级自然保护区及湿地公园。

优越的水生态环境,也意味着石渠生态保护责任艰、难度大——该县生态红线总面积为12880.56平方公里,占县域总面积的51.13%。如何理好“生态账”,促进“生态价值”向“经济价值”转化?这是石渠面临的挑战。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宁蕖

一个湿地公园修复与保护齐头并进

9月16日一早,石渠县宜牛乡宜牛二村的村级巡河员泽仁华登欣喜地发现,村里的人工湖里,出现了一尾尾野鱼。这意味着,一个完整的、有自我修复能力的湿地生态系统正在逐步形成。

“以前,这里是一个大型采砂场,这个湖就是采砂留下的坑,旁边就是雅砻江。”石渠县生态环境局副局长冯青国说,无序采砂造成河床地貌地形改变、水质污染,“当时,全县还有二十几处不合规的采砂场,这成了我们县生态环境污染的突出问题。”

为了整治污染,石渠县取缔了20余家非法采砂场所,并在这些砂场旧址上,通过填土种草、设围挡牛、引水入湖等方法,实施流域生态修复项目。

这是一笔不小的投入。“仅宜牛二村这个生态修复点,就投入了700多万元,后期的维护管理也需要费用。”冯青国说,为了让项目可持续,石渠县想出了“生态修复+公园建设”的办法。

站在宜牛二村的人工湖旁,环顾四周,一条条景观步道沿湖伸展,道旁的红豆草花开正艳,两座凉亭伫立花海之间。

项目配套建设了停车场、观景道路、厕所、凉亭、小卖部等基础设施。“我们将其中可经营的部分,比如停车场、小卖部等免费交给村里的巡河员、生态管护员运营,将湿地的湿地管理工作也交给他们。这为我们节约了一大笔管护费用。”冯青国说。

经营小卖部的就是泽仁华登。他说,以前经济收入主要靠放牧,现在景色美了,游客多了,“通过这个小卖部,我每个月能增加2000多元的收入。”

据介绍,目前,全县按照这样生态+湿地公园的模式建设的项目,共有5个。

一个产业园区集约化实现“草畜平衡”

除了非法采砂造成的污染破坏,鼠害等因素造成的草地退化,也是石渠县面临的严峻问题。据统计,全县草地鼠害化面积达2159.44万亩,占到了全县草地面积的67%。

人工种草,是解决鼠害、恢复退化土地的有效措施。

“要在鼠荒地上种草,需要平整土地、施肥、购买草种、农机等,平均每亩地成本在500元左右。”石渠县林业和草原局项目办主任呷绒降措说,2000多万亩鼠害地的治理,石渠县自身财力难以负担。困境如何破局?

走进石渠县现代畜牧业产业园区,牛舍内,一头头膘肥体壮的牦牛正咀嚼着饲草。园区旁,5000亩优质燕麦草如编织紧密的绿色地毯般,铺展在大地上。

对于种草这件事,园区内的普公坝生态牧业有限公司负责人熊孝斌积极性很高,“我搞反刍畜类饲养有20多年了,经验告诉我,如果不自己种饲草,是不可能赚钱的。”熊孝斌给记者算起了账,“从外地购买1吨干草饲料,加上运费,价格在3000元左右,而自己种草,1吨的成本还不到1000元。”

为此,入驻该园区后,熊孝斌就开始流转荒地种草,“今年我们主要种植的是优质燕麦,长势很不错,基本能满足在园区养殖的1000多头牦牛。”

建园区、引进企业、集约化养殖,不仅解决了“草由谁种”的问题,还有助于草畜平衡。

“按照‘草畜平衡’的原则,每10亩地能承载1头牦牛,这个平衡一旦打破,就有可能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石渠县农牧农村和科技局总畜牧师郝健平告诉记者,在园区集中养殖后,通过种植高产饲草、补充玉米等其他饲料的方式,养殖1头牦牛只需要5亩地,“节约了土地资源,对牦牛产业的发展也大有好处。”

据了解,按照“产业+生态保护”的思路,石渠县目前还完成了“万亩中藏药材”等特色农牧产业基地建设3.6万亩,实现生态保护和产业发展有机结合。

一个无害处理厂给未来留下发展机会

分类、选渣、搅碎、热解气化......石渠县色须镇生活垃圾热解气化处置项目已开始试运行,项目负责人仁青说:“下周我们就可以正式点火了。”

仁青告诉记者,目前对于生活垃圾的处理,主要有填埋、高温堆肥、焚烧和高温热解气化四种技术,“其中热解气化是对环境影响最小的,我们排出的气体,就是水蒸气。”

在热解气化项目建设之前,色须镇和德荣玛乡一万多人的生活垃圾,都以填埋方式处理。“虽然做了防渗,但填埋的垃圾还是会对地下水造成威胁。”石渠县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站长高树勇说,目前全县建成和在建的热解气化项目共有3个,总投资4000多万元。

投资虽然不小,项目后期的管理维护费用也不低,但在高树勇看来,这是守住“底线”的必要做法。“作为长江、黄河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这是我们必须做的。”

“我们目前引进这套设备,除了能将生活垃圾无害化外,燃烧产生的废渣可以制砖,燃烧时的热量还可以用于发电或者供暖。”仁青说,色须镇这个项目,现在一年处理量预计在5400吨,达不到制砖或者发电所需的量,“但未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规模的扩大,是有望实现‘资源化’的。”

记者手记

生态保护和治理需用好“市场之手”

□宁蕖

石渠县地处偏远,县域经济总量偏小,财政收入有限。在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上,该县近年来逐步探索出市场化的生态保护和治理之路。利用特色农牧、文旅等优势资源,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既有利于减轻财政负担,也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了充足的“绿色动能”。

这样的探索已经初见成效——“十三五”期间,石渠县通过“生态牧农业+特色文化+生态环境+全域旅游”的模式,累计接待游客289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1.03亿元。

要让绿水青山持续增值,还需继续用好无形的“市场之手”。通过建立碳排放权等市场化机制,推动高原县城融入全国甚至全球大市场,相关工作已开始着手准备。石渠县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县已经开展碳汇底数摸底工作。

希望这一系列积极的探索,能让石渠的碧水蓝天持续焕发出新的生机。

经济热点
提质增效发力布局精制川茶 一片叶子泡出“川字号”特色产业千亿产值[详细]
经济热点
李国华:发展柠檬标准化产业园 带领周边群众共同致富[详细]
学会动态
学会与四川省陶行知研究会共谋县域教育大计[详细]
特色新镇
城镇化样本:民资投入4个多亿至今收益很少[详细]
友情链接:
学    会
学    术
资    讯
专    题
图片
视频
网站申明
版权所有: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
蜀ICP备10025149号-1
备案号:川新备15-000061
联系我们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督院街70号
电话:(028) 87323971,87323979,86605683
E-mail:Scxianyu@163.com
QQ:476320177
邮编:61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