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畜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是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柱。加快建设畜牧业经济强省,对于构建现代农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畜牧战线同志们的辛勤努力下,我省畜牧业发展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绩,发生了比较深刻的变化。归结起来:一是助农增收成效显著。据统计,2011年全省农民人均牧业纯收入和牧业现金收入分别达到667元、1624元,分别比上年增加162元、363元,增长32%、36%,是农民收入中增幅最大的产业。牧业收入占农民家庭经营收入的44%。二是产业素质明显提升。畜禽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小区连片发展,正在成为畜牧业生产的主要方式。2011年,畜禽养殖小区发展到16693个,种畜禽场发展到1030个,年出栏50头以上生猪的适度规模养殖达到55%,外三元杂交面达到72%,分别比上年提高40、15个百分点。一批全国知名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来川发展,全省年销售收入超过亿元的龙头企业发展到130家,肉类加工跃升为食品工业第二大支柱产业。三是政策支持前所未有。近年来,国家和省先后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特别是对生猪养殖的扶持力度前所未有,2011年,国家和省投入资金35亿元,是2005年投入的11倍。四是机构队伍健全完善。完成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健全行业管理、行政执法、技术支持三大体系,乡镇基层畜牧兽医站和基层防疫队伍建设全面加强。五是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在眉山、资阳、遂宁开展现代畜牧业试点,建立了“六方合作”、“政策保险”、“订单养殖”、“寄养”、“托养”等新机制,创立了“龙头企业+专合组织+规模养殖”等新模式,为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推动现代畜牧业发展探索了路子,积累了经验。
但是,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工作与发展现代畜牧业的目标还有差距,制约现代畜牧业发展的突出矛盾和主要问题亟待解决。从总体上看,畜牧业受到资源、环境双重约束,进入高基数、高成本发展阶段。因此,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和管理创新,走内涵发展、注重质量、提高效益的路子。
今年,是全面完成农业农村发展“六个上台阶”目标任务的决胜之年。各地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1号文件精神,以畜牧业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为抓手,加快优质商品猪战略保障基地和畜牧业经济强省建设,以此推动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升级。在此,提出以下四点要求。
一、着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重视畜牧业科技创新主体建设,加强自主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引进利用国内外先进科技成果,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努力在重大领域和关键技术上占领制高点、取得新突破。一要加强技术创新。加强品种培育、饲料营养、疫病防控、环境卫生、健康养殖、精深加工、畜禽副产物综合利用、养殖废弃物循环利用等基础性、前沿性和应用性技术研究,力争在优质畜禽(牧草)原种保护、品种改良、新品种培育、良繁体系建设、新饲料资源开发、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畜禽粪污减量化排放、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投入品和畜产品安全检测等方面取得新突破,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科技成果,通过构建技术链,支撑畜牧产业链。二要改进创新方式。畜牧和科技部门要强化科技统筹协调工作,打破部门界限,整合科技资源,通过产学研、牧科教、政技物结合等方式,建立合力推进畜牧业科技创新的工作机制。要完善畜牧业科技评价机制,支持和鼓励畜牧科技人员进村入户、深入圈舍,把论文写在畜舍中、把成果出在产品里。要依托四川农大、四川大学、西南民大、畜科院、草科院等科研院校、科技推广和龙头企业的力量,面向生产、面向市场、面向未来,集中力量、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建立多部门、多领域、多学科联合协作,分畜种、分区域、分阶段创新畜牧业科研与生产相结合的方式,面向养殖企业、围绕优势产业、解决实际问题。三要建立创新团队。围绕技术需求,加大投入力度,新增一批省级重点实验室、研发基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搭建创新平台,提升创新能力。深入实施“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计划”,“天府英才工程”、“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要向畜牧科技人员适当倾斜。围绕科技创新,建立创新团队,完善激励机制,加强畜牧科技人才培养和引进,增强畜牧业持续创新能力。
二、着力加快科技成果转化
成果转化是科技工作的“一号工程”,要着力抓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创新成果转化的机制。探索建立重大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和奖励制度,通过政府奖励、以奖代补、良种补贴等方式,促进科技成果大面积应用。鼓励涉农高校、科研机构与地方合作,组建由技术推广组织、龙头企业、科技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共同参与的牧科教、产学研联盟,探索建立科技创新主体与现代产业基地、农民专合组织以及乡镇农技特岗人员的联结机制,形成转化一项成果、培育一批企业、提升一个产业、致富一方群众的良好局面。二是拓展成果转化的渠道。结合深化现代畜牧业试点、现代畜牧业重点县建设、部省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省级新农村示范片和农业科技园区,拓展成果转化的渠道,使之成为科技要素集聚区、科技企业孵化区、技术创新试验区、成果转化示范区。充分发挥基层畜牧兽医推广体系的作用,加强新型社会化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通过政府订购、定向委托、公开招标等方式,扶持养殖专业合作社、供销合作社、涉农企业等社会力量开展全方位的社会化服务,共同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三是加大科技培训的力度。促进农民增收是畜牧科技创新的首要任务,大力培养新型农民,使其成为畜牧科技成果的应用主体。各地要组织力量,以具有养殖愿望、具备养殖条件的农户为重点,深入开展畜牧科技促进行动,普及推广良种良法。要继续实施“阳光工程”,开展标准化养殖实用技术培训,培养一批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新型农民,以不断提升养殖户的专业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