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委常委、省农工委主任李昌平主持召开省委农工委中心组学习会议贯彻落实中央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和省委九届九次全会精神
学习会现场
15日下午,省委常委、农工委主任李昌平主持召开省委农工委中心组学习会议,集中讨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和省委九届九次全会精神。与会同志认真准备,积极发言,谈体会、讲心得、提建议、谋对策。李昌平认真听取了农工委中心组学习成员发言,指出:大家踊跃发言,畅谈学习心得,提出意见建议,有利于树立良好学风,有利于推动工作落实。会上,李昌平就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和省委九届九次全会精神,并结合农工委工作,做了《文化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灵魂》的重要讲话。
李昌平指出,农村文化建设,引领着农村前进方向,文化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灵魂。加强文化建设、营造文明乡风,是提高农民素质的有效举措,是推动农村建设的迫切需要,是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
李昌平分析认为,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深入推进,带来农民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广大农民群众在求富、求知、求美、求乐的同时,部分群众中也出现了信仰危机、公德缺失、价值观念差异、是非观念模糊等问题。农村文化建设状况仍然令人堪忧,一些地方重视经济建设忽视文化建设,农村文化事业经费投入严重不足,文化管理体制不顺,缺乏健康向上的文化娱乐活动。
李昌平指出,近年来,四川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农村文化建设,灾区在恢复重建过程中,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新农村综合体建设,在文化建设方面做了一些有益探索,聚集文化资源、传承民族文化、挖掘民间艺术,农村文化开始出现了产业化的雏形。在文化产业发达地区,逐步形成品牌意识,开始实施品牌战略,推出了一批文化名镇、文化名村、文化名园。文化产业发展为解决三农问题,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先进文化,建设小康社会开辟了新的途径。
李昌平强调,面对实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新任务新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应当充分认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极端重要性,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并将其纳入新农村建设和实现全面小康规划之中。
李昌平强调,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必须注重发展特色文化。按照业余自愿、形式多样、健康有益的要求,利用节日和集市,组织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发动群众广泛参与,发掘民族民间文化,打造特色文化品牌。
必须注重培养乡土人才。农村文化建设要变送文化为种文化,培养和激励乡土艺术家,激发农村文化活力。支持农村文化精英人才培养,引导地方培养基层文化队伍,通过国家公共财政引导,奖励和补贴农村基层文化带头人,建立一支乡土化、农民化和本土化的农村文化精英队伍,使之成为农村文化的承载者和传播者。
必须注重发展文化产业。农村文化产业是完全崭新、充满活力、富有潜力的领域,农村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发展的重要形态,农村蕴藏着极为丰富的乡土文化资源,这些资源是发展农村文化产业的依托。
必须注重创新传承机制。四川是多民族聚居省,独特的人文地理环境、民族文化传统和社会生活方式,形成了富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民俗风情和独具民族特色的民间文化,对这些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各级党委、政府要创新传承机制,认真实施保护,给予积极扶持。
必须注重强化目标考核。不断建立有效的考核奖励机制,调整对市县乡领导的考核办法,改变目前百分制考核中文化工作只占一两分的状况,可以尝试实行双百分制考核,即经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各为百分制考评。
李昌平要求,农工委有关处室要抓紧制定农村文化建设调查大纲和实施计划,并会同有关部门抓紧开展调查研究,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尽快形成调查报告,提供领导决策参考。(供稿单位:四川省委农工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