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          主管: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业务指导: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当代县域经济》杂志官方网站
用户名:
密码:
资讯
时政要闻
学会动态
经济热点
县域发布
城镇发展
四川扩权试点县(市)经济发展快于全省平均水平

时间:2011-02-24  来源:

                  

    2010年,我省59个扩权试点县(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668.3亿元,比上年增长15.7%,增速较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高出全省平均水平0.6个百分点。这是记者从2月21日在蓉召开的全省扩权强县改革试点工作会议上获悉的。省委常委、副省长魏宏出席会议并讲话。

    2007年以来,经过前后两批推进,全省扩权县(市)已达59个,其中产粮大县54个,人口超过百万的县(市)18个。去年,我省59个试点县(市)实现生产总值占全省总量的三分之一多,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4.7个百分点,民营经济增加值增速高出0.2个百分点,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速高出6个百分点。

    魏宏指出,在充分肯定扩权强县试点工作取得成效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扩权强县试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断出现的新问题,特别是要着力研究和解决好财政关系改革到行政关系改革进一步发展的问题、城市发展与县域发展进一步统一的问题,以及市县间的权利关系与职能调整衔接问题。要进一步深化、推动扩权强县试点工作,必须清晰地把握改革的目标要求,积极创新、完善改革的政策措施,加大力度推进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坚持不懈地深化扩权试点改革。

    魏宏强调,推进扩权强县试点改革,要严格按照现行财政体制,进一步理顺省以下政府间事权划分及财政分配关系,增强基层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通过扩权充分调动各方发展积极性,增强县域发展活力,提高中心城市发展能力,强化省级调控功能,推动市县共同发展。各试点县(市)要根据新的形势,把握好全局和大势,发现和营造比较优势,从本地实际出发,把经济结构调整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把壮大民营经济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根本出路,把培育特色经济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主攻方向,把加快城镇化建设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有效载体,大力推进县域经济社会发展。

  扩权强县 试点三年花正红

    核心提示:

    ◎2007年7月,我省首次开展“扩权强县”试点,目前参与试点的县(市)已经达到59个。

    ◎在三年多时间里,这些试点县都试出了什么?今年2月21日,在全省2011年扩权强县试点工作会议上,参与试点的县(市)纷纷畅谈新体会、新期待。

    2月21日,在全省2011年扩权强县试点工作会议上,参与试点的县(市)纷纷畅谈对试点工作的新体会、新期待。

    2007年7月,我省首次开展“扩权强县”试点,目前参与试点的县(市)已经达到59个。数据显示,2010年59个扩权试点县(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668亿元,占全省经济总量的1/3,比上年增长15.7%,比全省平均水平高0.6个百分点。

    “县域经济发展活力增强了。”21日当天的会议上,一位省领导如此评价试点工作3年多来的成果。

  试出了新活力

    2010年,59个扩权试点县(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4.7个百分点。

    “12个总投资达47亿元的重大项目很快集中开工。”2月21日,见到记者,安岳县委书记钟毅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最近,将有包括中鼎节能环保设备生产线、柠都商贸中心、全国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项目等多个项目集中开工。

    这批重大项目的背后,是安岳县一片红火的经济发展态势。2010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48亿元、增速达15.2%,双双创出历史新高,且增速快于全省平均水平0.1个百分点。

    千万别小看了这0.1%,作为一个丘陵传统人口大县、农业大县,安岳在历史上曾长期落后于全省平均水平。2007年安岳被确定为全省首批扩权强县试点县后,经济获得了高速发展。

    安岳的情况只是全省59个试点县(市)的一个缩影。数据显示,2010年59个扩权试点县(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4.7个百分点,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高出全省平均水平6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等多个指标都无一例外高出全省平均水平,人均财力(成都除外)更是由2007年的3.6万元增长到去年底的5.6万元,增长55%。

    就拿资中来说,近年来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扩权强县试点,他们建立了乡镇最低财力保障机制,乡镇公有经费和事业发展经费提到了最低120万元/乡镇,人均不低于1.2万元,比2006年翻了两番。与此同时,他们还化解了相当部分政府性债务,2010年还在助学、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民生方面安排了9亿多元资金,使得民生大大改善。

    要知道,参与试点的县(市)绝大部分是农业大县,工业基础薄弱,实现上述目标,实属不易。

    试出了新机会

    “没有扩权强县试点,就没有这家企业落户平昌。”平昌县县长张根生说。

    2月20日,星期天,川北群山深处的平昌县沃德新型建材公司内依然一片火热。

    少有人知道,这家企业来自数千公里之外的黑龙江。

    说起这家公司落足四川,背后还有段故事。两年前这家公司曾四处寻找建厂地区。平昌县县长张根生回忆,为了争取到这家企业,曾有多个地区竞争,对方始终没拿定主意,正在这时,平昌县被确定为全省扩权强县试点,当地第一时间将这个消息传递给对方,并告知试点县可在工业用地、审批环节等多方面享受优惠,在这种背景下,对方一口答应。

    “没有扩权强县试点,就没有这家企业落户平昌。”张根生说。受惠于试点县的名气和实实在在的优惠,3年多来,往年在招商引资环节难以有多大进展的平昌屡有斩获,双桥水库、平昌老街改造等项目顺利开工,尤其是后者,投资超过20个亿,建成后将为平昌经济产生巨大推动作用。

    在21日的会议上,仁寿县委书记李酌给记者展示了一组数据:2007年以来,上级支持仁寿县的项目达到1681项,项目资金57.7亿元,是扩权试点工作开展前30年的总和。

    在李酌看来,这同样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扩权强县试点带来的机会。通过扩权强县试点,省上在土地、财税分配方面给予了试点县(市)很大优惠,同时将部分审批权力直接下放到县,这无疑给招商引资工作带来大量机会。

    更让人高兴的是,省直管县,市级党委、政府却并没有当甩手掌柜。3年试点以来,市对县的行政管理权限并没有因为经济放权而削弱。

    省政府在加大对试点县支持的同时,也一如既往地支持和帮助市级发挥区域调控的作用,做到区域规划、建设项目分布基本不变、扶持政策和措施基本不变、利益分配格局的基本不变。

    拿广安来说,他们在落实扩权强县的同时,坚持直管不分家,将试点县(市)的产业发展纳入全市产业规划,通过将广安经济开发区升格为国家级开发区的机遇,统筹将试点县(市)工业园区作为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分园区,共享国家级开发区的政策优势,这样一来,试点县(市)就既享受到了省直管的好处,又享受到了市一级的好处。

    试出了新效率

    90多项经济管理权限全部下放,省直管县财政体制已全面建立。

    还没反应过来,钱就已经到账了。这件发生在春节前的事,着实让江油市市长宋开慧吃了一惊。那是一笔涉及到民生保障的资金,报告打给省上不几天,钱就直接到了江油市财政账户。放在扩权强县试点之前,这样一笔资金,从申请到批复再到最后到账,至少也得十天半月。

    扩权强县后,省级各部门按省委、省政府要求将市里管理的经济权限下放到县,减少了中转环节,提高了工作效率。

    记者了解到,我省目前已经先后建立了省、市、县联动的工作机制,省级部门与试点县工作对接全面完成,90多项经济管理权限全部下放,省直管县财政体制已经全面建立。

    张根生对此深有体会。拿双桥水库来说,这个项目当地期待了几十年,但因为种种原因一直未有进展。2009年,他们再次将立项申请送了上去,这一次是直接送到省发展改革委,让他意外的是,那一年的最后一天,他们接到了省上的立项批复,又不到一年,这个项目开工。

    有切身感受的还不只是张根生和宋开慧,试点县由于一些重大要素直管,资源配置的能力增强了,园区建设、发展环境、行政效能也大大提高和增强。由于减少了财政管理层级,最终逐步形成了财政扁平化的管理模式,不仅提高了行政效能,也增强了县级财政能力。

    试出了新期待

    尝到甜头不止步,从扩权强县到“扩权强镇”。

    尝到扩权带来的甜头后,部分试点县(市)却并没有就此止步。2010年,试点县仁寿就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扩权强镇”试点工作。

    通过申报、比较、县委全委会投票,确定了首批10个经济基础好、人口较多、对周边辐射带动能力较强的乡镇开展扩权强镇试点,将县级部门部分人事、财经、行政审批、行政执法等52项权力下放到乡镇。

    到2010年底,10个试点镇GDP、税收、财政收入分别增长22%、57.6%、170%,大大高于全县平均水平,并初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优势产业。

    此前,德阳的广汉、什邡、绵竹等市就早已启动了同样的改革,并同样收获了巨大的活力。在向下放权的同时,相关试点县也有期待,仁寿县委书记李酌就认为,应该在现有基础上适当扩大县级行政审批、自主决策的权限,进一步增强县一级统筹城乡的活力,切实解决“三农”问题。

    与此同时,他还建议,要进一步出台支持扩权强县试点的相关政策。根据近年来经济体制改革的变化,巩固改革成果,如燃油税附加等税费转移支付应直接调拨到县。

    此外,还有部分试点县建议,由于丘陵地区县级财政能力较弱,要适度减少或取消项目资金的配套比例,同时加大对丘区县一般性转移支付和化解乡村债务补助力度。(记者 陈君 梁现瑞)

经济热点
李国华:发展柠檬标准化产业园 带领周边群众共同致富[详细]
县域发布
“快马”资中再“加鞭”[详细]
学会动态
学会党支部开展清明祭英烈活动[详细]
特色新镇
城镇化样本:民资投入4个多亿至今收益很少[详细]
友情链接:
学    会
学    术
资    讯
专    题
图片
视频
专委会
乡村文艺院
网站申明
版权所有: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
蜀ICP备10025149号-1
备案号:川新备15-000061
联系我们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督院街70号
电话:(028) 87323971,87323979,86605683
E-mail:Scxianyu@163.com
QQ:476320177
邮编:61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