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川区大树镇草新社区育秧基地。
达川区万家镇春耕现场。
达川贡米现代农业园区核心区。
达川区“南大万”现代粮油园区。
谷雨时节,谷得雨而生,稻,遇水而长。
在达州市达川区大树镇草新社区,达州市达川区好味稻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机育秧苗基地内,200多亩秧苗长势正好。
“目前,全区水稻已完成育秧可栽面积50万亩,玉米播种育苗已完成28万余亩,高粱播种育苗达2.8万亩,预计月底前可完成水稻育秧可栽面积56万余亩、玉米31万余亩、高粱4万亩等,大春粮食作物的播栽进展顺利。”达川区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王明说。
达州是全省产粮大市,2022年该市粮食产量达319.6万吨,成功摘取全省粮食产量“十连冠”。达川区是达州以农业农村为主的市辖区,也是全省农业大区和全国产粮产油大区、生猪调出大区、蔬菜产业重点区、农产品质量安全区,4次荣获全省粮食生产“丰收杯”。
近年来,达川区大力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结合全区实际,不断推动良田、良种、良法、良制与良机的深度融合,提升粮食产能、保障粮食安全,2022年实现了粮食年产量达53.7万吨,有力支撑了达州粮食持续高产稳产,为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积极贡献力量。
建良田 夯实稳产基础
4月18日,达川区万家镇迎风村,种粮大户王正宣正指挥插秧机机手进行秧苗移栽,一会儿工夫,将近一亩的田块就全部移栽完毕。
“我们这一带属于浅丘,地势相对平坦,但过去田块比较零散,不仅路不通,沟渠也没有完全连通,无法开展机械作业。”王正宣指着眼前一大片田成方、路成网、沟相通、渠相连的高标准农田说,现在都是高标准农田,没有了小地块限制,大中型农机农具就能开进来了,耕、种、管、收全部都实现机械作业,省时又省力。
好田才能产好粮。近年来,达川区通过“整村整乡推进、集中连片打造”方式,扎实推进区域内田型改造,建设“集中连片、旱涝保收、宜机作业、节水高效、稳产高产、生态友好”的高标准农田,建成高标准农田23.62万亩,入选全省“高标准农田整区域推进示范县”名单。
与此同时,达川区提速推进乡村水务试点县建设,加快实施包括2座中型水库、3座小型水库、3个“万吨万人”水厂的67个重点水利项目,农田灌溉保证率达90%以上,入选“全国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县”名单。
为了补齐部分山区主干道建设的短板,达川区深入推进“交通建设三年大会战”,投资超30亿元开工建设达(州)石(桥)快速通道,新(改、扩)建县乡道139.6公里、通村通组路198.8公里。道路基础设施的提档升级,不仅解决了村民的出行需求,还切实带动了农业产业发展。
南岳、大树、万家三个乡镇地处达川区南部片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气候温和,适宜粮油作物生长,有着“川东粮仓”之称。
从2021年开始,达川区抓住高标准农田建设整区推进契机,在其核心区的10个村(社区)91个村规划建设10万亩高标准农田。同时,配套建设生猪养殖场16家、肉牛养殖场4家,实现种养循环全覆盖,引进市级龙头企业达州市新绿粮油有限公司,国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眉山市好味稻水稻专业合作社和两家省级家庭农场,流转土地进行粮食规模化生产。
“建良田,夯实稳产基础。全区上下将全力推动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奋力建设川东地区粮食产业新高地。”达川区农业农村局局长潘刚说。
推良机 实现“农忙不忙”
达川区地处川东平行岭谷区、盆中丘陵区、盆周低山区连接地带,区域内既有适合机械化耕种的浅丘,也有难以实现机械化的高海拔山区。
当地有着浓厚的农耕传统,但种粮农民普遍年龄偏大,加上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等多种因素,粮油生产机械化率较低。
近年来,随着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达川区通过创新农机服务模式,引进和培育市场主体成立农机专业合作社31家,为周边农户提供机械化作业、机具维修保养、育秧育苗、综合农事等多元化服务,推动了粮油作物生产,耕作、播种、病虫害防治、收获、烘干等环节实现全流程机械化。目前,达川区正在建设丘陵山区农机装备产业园,切实化解丘陵山区无良机可用、无人耕种的问题。
达州市霄宇农业机械服务专业合作社是达川区的种粮大户,其拥有大型拖拉机12台、步进式插秧机8台,还配备有无人机和日烘干能力45吨的烘干房。今年,该专合社在达川区赵家镇胜利、龙洞坝、芦山村和碑高社区流转800多亩农田种植优质水稻。开春以来,在“种好自家田”的同时,该专合社也积极为周边村民开展农事服务。
“一台拖拉机平均一天能耕种20亩,一台插秧机一天就能完成40亩田的秧苗移栽。”该专合社负责人冯余说,农业生产要抢抓时令,晚几天就可能耽误农时,现在全流程机械化操作,不仅“农忙不忙”,还大幅降低了种粮成本。
定良制 激发种粮热情
农民是粮食生产的主体,充分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对保障粮食安全意义重大。
达川区是全省人口大区,同时也是劳务输出大区,农业人口占比高达80%,常年有近20万人在外务工。
“要让农民愿意种粮,首先要思考如何让农民从种粮中受益。”如何提升农民种粮积极性?达川区创新成立农业发展公司,通过将部分在“两项改革”中撤并的闲置国有资产打包并入公司,统筹整合各级涉农资金,以股份合作的方式吸引和撬动社会资本参与农业产业项目建设,弥补农业产业发展资金缺口,解决农业产业项目资金投入难题。
同时,达川区还积极推行“农业发展公司+新型经营主体+村集体+农户”联农带农发展模式,在产业发展过程中,深度链接村集体和农户,让农户在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受益。
达川区米城乡历史上曾出产过贡米,“米城贡米”因而得名。作为一种本地高山大米,米城贡米因米质优良、光泽油亮,米饭滋和糯实、清香可口等特点,颇受消费者青睐。但过去由于品牌保护不力,当地出产的优质大米价格偏低,影响农民种粮的收益。
2021年3月,达川区农业发展公司筹措资金,推进米城贡米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并同步引进业主,动员村民回乡种植水稻。
如何用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米城贡米”这块金字招牌?当地在大力推广绿色种植提升品质的基础上,加大市场营销力度,开展“我在米城有亩田”认领认种活动,使米城贡米重新受到市场认可,让当地村民通过种水稻实现了增收。
“以前种田收益低,现在农业发展公司参与进来,一亩田可以挣2000多元,一年种10来亩,再搞点副业,比在外面打工强!”从打工地深圳返回家乡,米城乡吴家营村村民吴世成开启了新的创业之路。
种粮挣钱,村民们的积极性提了上来。目前,当地已发展优质高山水稻超过5000亩。
“‘农业发展公司+新型经营主体+村集体+农户’这一模式的深入实施,正推动达川农业产业快速发展,为农民增收提供了有力保证。”达川区农业发展公司董事长罗光林说。以一系列创新举措推动农民增收,达川区连续4年被评为“全省农民增收工作先进县(市、区)”。
用良法 推动节本增效
“水稻淹水直播的好处有很多,归纳起来,就是‘三省、三少、三增加’。”连日来,达州市达川区钜广家庭农场负责人赵勇每天都要操作无人机进行水稻淹水直播作业。
“节省人工投入,减少农药、肥料使用,还增加了亩产量。”说起水稻淹水直播的好处,赵勇娓娓道来。
今年,达川区计划推广应用无人机水稻淹水直播技术8000亩,智能插秧机栽插70000亩,油菜分段式收获3000亩。同时,智能采收、变量施肥播种、精量植保、智慧灌溉、精准饲喂、环境调控等智能农机装备也将逐步应用到农业生产中。达川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陈飞介绍,达川区能成功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区)、全省“10+3”优质稻发展重点县(区),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功不可没。
一方面,达川区大力推广运用农业生产新技术。选择适合本地的优质弱筋小麦丰产高效栽培技术、优质杂交稻保优提质绿色高效栽培技术、丘陵区油—稻轮作轻简化直播丰产高效栽培技术、玉豆带状复合种植绿色生产技术和油菜少(免)耕轻简化直播技术等主推技术,建立起粮油高产高效示范片达22万亩,2022年实现粮食增产450万公斤、油菜籽增产120万公斤,增加产值1890万元。
另一方面,达川区积极推行新型耕作制度。依托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工作,大力推行水稻收获后轮作扩种油菜、旱地轮作扩种玉米和大豆,取得显著成效,实现粮油持续增产。稻田轮作扩种油菜,油菜种植面积扩大到37万亩,油菜籽总产量达到7万吨,大豆种植面积从2万亩扩大到4.5万亩。今年,达川区示范推广春玉米+夏大豆带状复合种植达4.5万亩。
同时,通过推广运用水稻二化螟飞蛾诱捕器等技术,推动粮食生产节本增效。
在运用良种方面,达川区出台《种业振兴行动方案》,积极参与并承担国家级和省级主要粮油作物品种区域和生产试验3200个品系(组合),先后与国内知名科研院所和种业公司开展院校、院企合作,引进128个新审定的主要农作物新品种,开展适应性生产试验,筛选出适合进行大面积推广的优质品种25个,多次被评为全省“农作物品种试验示范工作先进单位”“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工作先进单位”等。达川区独有的“达川乌梅”种质资源,入选“全国十大农作物优异种质资源”。
陈小平 (图片由达州市达川区农业农村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