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力资源抢占文化旅游制高点
泸县地处川滇黔渝结合部,拥有较强的自然资源优势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县内有玉蟾山、五仙山、道林沟、万寿山、仙霞阁等风景名胜,同时还有龙桥、龙舞、宋代石刻“三大国宝”,雨坛彩龙、百和莲枪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上千年的文化积淀,形成了泸县民族民俗文化宝库。
观念转变是事业成败的关键,去年底以来,泸县加强与院校、专家的合作,吸取各方精华,结合实际,加快论证,多方比较,来自国际、国内的12个最顶级专家团队纷纷走进泸县,为泸县文化旅游业的发展出谋划策。
建设文化旅游新县,对于泸县来说是一项全新的工程。目前来自国内浙江、上海、广东、重庆乃至国外的加拿大城市、旅游规划团队加入了进来,一批总规及单项规划相继进入招标和招商程序。其中一些规划史无前例,这些项目将有力地助推泸县“形象突围”和“内涵提升”。
高端规划再造城景乡一体新泸县
泸县决策者们有一个共同的认识和定位,即: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文化旅游兴城发展战略,按照建设西部高端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的目标,立足成渝经济区、西南地区,深入挖掘龙桥文化、石刻文化、白酒文化,着力实施大文化整合、大项目带动、大品牌引领、大产业互动,构建一核两环全域旅游大格局,培育一体两翼龙文化旅游大产业,助推经济社会大发展,实现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大转变,再造城景乡一体化新泸县。
发展文化旅游业,要统一规划、分步实施、滚动发展,泸县走出了特色之路。在《赴浙江、江苏考察学习文化旅游业发展的报告》中,泸县提出了全力打造县城核心区,着力打造县域旅游内环,大力构建县域旅游外环,加快打造两带连接两环,积极培育一体两翼龙文化旅游产业经济的发展战略。
多元投入增强文化旅游承载力
保护先行,开发同步;道路先行,美化同步,这是泸县开发文化旅游的原则。
3月26日,泸县县委书记郭庆深入城区各市政改造工程施工现场督查道路改造工程,要求施工单位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尽快提升县城整体形象。泸县县城主城区白加黑道路改造工程总投资就达6400万元,整个工程在6月底便完工。
泸县始终按照“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社会参与”开发建设机制,将所有权、经营权、管理权分离,运用BT、BOT、TOT等开发模式,积极引导社会资金向政府鼓励发展的项目投资,努力将有限财力集中在主导项目上,确保重点项目落地一个建成一个。鼓励引导各类投资主体尤其是实力强、信誉好的大企业、大集团主动参与到文化旅游新县建设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