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          主管: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业务指导: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当代县域经济》杂志官方网站
用户名:
密码:
资讯
时政要闻
学会动态
经济热点
县域发布
城镇发展
治水兴蜀 更多灌区在生长

时间:2012-11-06  来源:四川县域经济网


    水,一种关乎生命的重要战略资源。

  水兴则蜀兴。治水兴蜀,一条必走之路。

  四川农业和经济社会发展如何突破“水瓶颈”制约?

  再造一个都江堰灌区,四川挥出如椽大笔:2008年省委九届六次全会上提出,到2015年,全省将新增和恢复蓄引提水能力86亿立方米,新增有效灌面1069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500万亩,相当于“再造一个都江堰灌区”。

  自2010年1月攀枝花仁和区的大竹河水库开工以来,几乎平均每月我省都有一个大中型水利骨干项目开工建设。这就是2010年的“2+10”、2011年的“2+8”和今年的“2+10”水利骨干工程建设。“如此高密度和如此大强度,这在我省水利建设史上是从未有过的。”省水利厅人士说。

  天府四川,正因水而兴。

  观察员

  
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期

  ★四川省水利厅总工程师 梁军

  2008年以来,是四川水利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时期。

  省委、省政府坚持把水利建设作为保障和支撑“两个加快”大局的战略性任务,在科学规划、项目建设、资金投入、制度创新、领导保障上切实加大力度,全省水利紧紧围绕“两个加快”总体部署和“再造一个都江堰灌区”、“全域灌溉”核心目标,开拓进取,攻坚克难,扎实工作,水利防灾减灾取得重大胜利,水利灾后重建大功告成,骨干工程建设突飞猛进,民生水利大见成效,管理改革创新发展,四川水利取得历史性的重大进展和突破。

  这一时期是发展形势最好、发展步伐最快、发展成效最大、惠及民生最多的时期。2008年以来,四川水利的总投入和建设规划已超过了新中国成立后59年的总和,水源工程建设、农村饮水安全、病险水库整治和防洪工程建设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气象,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去年,中央和省委分别出台了1号文件,四川水利的改革发展事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期。按照水资源利用总体规划,我省的水利建设布局合理,全省水利建设以工程为抓手,大、中、小、微并举,提、引、蓄并重。相信在不远的将来,随着水资源配置调控、粮食安全、民生水利、防灾减灾、水生态环境、水利科技支撑等六大保障体系的建设,四川的水资源配置将更合理,用水保障将更充分,兴水利,除水害的举措将进一步落实到位。

  数十个大中型水利工程正在兴建

  ★四川省水利电力工程局项目经理 袁斌

  我局是省内最早的水利电力建设单位,曾参与建设了四川省玉溪河引水工程、都江堰水利枢纽及灌区改扩建工程、三岔水库大坝工程等水利建设项目。“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我们投入到水利抗震救灾和恢复重建之中,又参与了小井沟水利枢纽等大型水利工程建设。

  作为水利工程的建设者,我们见证了近年来四川水利事业的长足发展。特别是近年来,四川水利从“再造一个都江堰灌区”和“全域灌溉”工程的加快实施,到亭子口、武引灌区二期、毗河供水、向家坝灌区等重大水利工程的开工,数十个大中型水利工程正在兴建。四川水利事业在工程建设、水利抗灾减灾、水资源利用方式、水利建设体制机制上实现了根本性突破,令人感慨万千。我们将以更强的信心、更大的干劲,积极投入到四川水利建设发展事业中去。

  
[个案]

  建起供水站长赤镇饮水不再愁


  拧开水龙头,望着清洌的自来水哗哗流出,潘小芬紧皱的眉头终于舒展。

  “不愁用水了,望了好多年哦。”南江县长赤镇书院街居民潘小芬边洗菜边对记者说。

  近日,记者来到南江县长赤镇。在潘小芬开的茶楼里,她向记者回忆了这些年来用水的酸甜苦辣。

  “我们长赤镇有4万来人,原先用水仅靠一个小水库。自来水用水很紧张。我家开了个茶馆,用水多,没办法,常常半夜三更起来开龙头守水。白天没水只好提个桶到处找,你说苦不苦。现在好了,8月份新建的自来水厂正式供水,白天黑夜都有水,水质又好,给群众解决了一个大问题。”

  位于高台地上的长赤镇,是南江县的一大场镇,由于地势高,又不临河流,吃水成了一大难题。该镇乐园路社区党支部书记汪淑君40年前嫁到长赤,是长赤镇饮用水变化的见证人。

  “说到长赤吃水,那个愁劲不摆了。最先长赤镇只有几千人,用水靠镇上的几口井。后来逐渐人多了,井水够不上,就靠场镇边的一个水库。水库的库容只有20多万立方米,长赤人口又发展得快,根本不够几万人用。我是当地人大代表,为水的事情向上级多次反映。解决长赤吃水难摆上了县委、县政府为民办实事的重要日程。去年开始建设熊包梁供水站。今年8月正式通水,不仅镇上几万人吃水不难了,周边几十个村的群众以后吃水也不难了。”

  和南江县水务局的相关人士一起,记者来到了该镇几公里外的熊包梁供水站。

  供水站建在一个山梁上,据县水务局相关人士介绍,该供水站投资3300多万元,其中国家补助3050万元。水源来自山脚的一座水库。供水站去年10月动工,今年8月完成全部建设任务,日供水能力达到6000立方米。通过50多公里的主水管,可解决长赤、天池等7个乡镇的场镇居民和3个社区、48个村共计10万余人的安全饮水问题。

(文章来源:四川日报)

经济热点
李国华:发展柠檬标准化产业园 带领周边群众共同致富[详细]
县域发布
聚焦10条链 凉山谋进位[详细]
学会动态
学会党支部开展清明祭英烈活动[详细]
特色新镇
城镇化样本:民资投入4个多亿至今收益很少[详细]
友情链接:
学    会
学    术
资    讯
专    题
图片
视频
专委会
乡村文艺院
网站申明
版权所有: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
蜀ICP备10025149号-1
备案号:川新备15-000061
联系我们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督院街70号
电话:(028) 87323971,87323979,86605683
E-mail:Scxianyu@163.com
QQ:476320177
邮编:61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