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后10年四川水利年均投入比去年高出一倍
四川省委1号文件出台了一系列新举措,要求各级财政对水利的投入要明显提高
土地出让收益的10%、水资源管理的“三条红线”——两条“硬杠子”,使人感到了1号文件的“含金量”。
水利事业发展靠什么?最根本的是靠政策、靠制度、靠改革。1号文件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水利改革发展的新政策、新举措,涉及财政、投资、金融、税收、土地、价格等诸多领域,明确提出要发挥政府在水利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各级财政对水利的投入要明显提高,同时要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这些无疑将对四川水利事业的改革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有了新政策、新举措,四川水利,将有质的飞跃……》》》
再造一个都江堰灌区未来四川将“水旱从人”
四川这个“千河之省”也缺水,是无可争辩的事实。如果不加快水利发展,水资源问题将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可持续发展难以为继。事关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国家安全。
新一轮大干水利事业的机遇已经来临。中央、省委1号文件的出台,使水利事业上升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
群众盼水,基层想水。1号文件合人心,顺民意,切中经济社会发展的“短板”,提出了推动水利事业改革发展力措。
把机遇变为现实,需要我们付出十倍的努力、百倍的干劲,需要我们齐心协力,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去完成。
抓住新一轮的发展机遇,实现“十二五”“再造一个都江堰灌区”的宏伟目标,我们责无旁贷……》》》
未来十年间 四川再造两个都江堰
到2015年,四川省基本完成“再造一个都江堰灌区”建设;到2020年,再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000万亩
水利首次写入“一号文件”,在水利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意义,非常鼓舞人心。无论是在基层采访,还是请专家解读,都感受到乐观的情绪。
一个都江堰水利工程,滋润了川西平原,使得天府之国2000多年来“水旱从人”,富庶一方。而“一号文件”则提出了未来十年间再造两个都江堰,为“千河之省”的四川如何管好水用好水指明了目标方向。
抓住重大的历史机遇,加快四川水利改革发展,实现治水新目标,四川有新期待……》》》
农村饮水安全:深得民心的“惠民工程”
四川是西部农业大省,农业人口6704.4万人,占2008年底全省总人口(8907.8万人)的75.26%。但是,四川省同时是一个区域性、工程性、季节性水资源相对紧缺的地区,加之工业污染、农业面源污染的影响使得农村饮水不安全问题较为突出。
2005年全国农村饮水安全工作会议在广安召开,标志着农村饮水的工作重点从饮水解困向饮水安全的转变,即从单一的解决缺水问题向保证“水量、水质、方便程度、保证率”四项指标达标转变,全面解决农村饮水安全工作被提上水利工作重要日程。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农村饮水安全工作,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纳入十大“惠民工程”和八大“民生工程”之列,农村饮水安全也成为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
四川小农水建设雨后春笋累计完成投资逾30亿
2005年以来,四川省实施了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补助专项资金项目工程。特别是自2009年中央启动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以来,四川省采取“自愿申报,竞争立项”的办法,发挥群众在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的主体作用,取得良好效果。
“十一五”期间,四川省实施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补助专项资金项目236个,涉及全省117个县(市、区),建设小农水重点县46个,合计受益人口达464.41万人,累计完成投资301620.47万元,为四川省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水利基础保障……》》》
四川谱写水利建设新篇章 重点水源工程强力推进 迎来水利发展“黄金期”
近期公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是新世纪以来的第8个中央一号文件,系统部署水利改革发展全面工作。
省委也出台了一号文件,就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了实施意见。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第一次在党的重要文件中全面深刻阐述了水利在现代农业建设、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中的重要地位,第一次将水利提升到关系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第一次鲜明提出水利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对水利工作的高度重视使“十二五”成为水利发展的“黄金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