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          主管: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业务指导: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当代县域经济》杂志官方网站
用户名:
密码:
资讯
时政要闻
学会动态
经济热点
县域发布
城镇发展
江阳区:深耕细作强农业 乡村振兴育动能

时间:2021-12-27 15:42:44  来源:四川县域经济网

“争当全市建设区域都市现代农业高地排头兵,争创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近日,在江阳区十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提出全区农业发展新目标,这个新目标为加快江阳区农业现代化建设步伐,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动能。

以产业为杠杆 建园区引技术

产业兴旺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和关键。2020 年江阳区全年累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16.36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 30.83 亿元,比上年增长 5.2%。

一直以来,江阳区把创建现代农业产业园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产业兴旺的重要抓手,摆在全区农业农村工作的突出位置,并成立现代农业园区管委会,推进创建现代农业产业园工作,推动产业、业主、资金、人才和科技向园区集中。

露地蔬菜丰收 蔡有 摄

“园区采用物联网技术,以云数据为平台,可以实时对整个园区作物的生长状况、养分以及病虫害进行诊断,对灾害进行预警、监测以及评估。”董允坝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以农科院、川农大、寿光蔬菜产业集团等科研院校和单位为技术依托,积极搭建“产学研推”合作平台,并在园区建立实验示范基地,引进示范推广各类作物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

在通滩镇现代化生态循环农业产业园区,环境清雅,园区通过现代化管理,一名养殖人员可以轻轻松松照看一百多头猪。

董允坝现代农业示范园区 刘学懿 摄

“厚实的农业资源让江阳区具备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创建的基础和优势。”区现代农业园区管委会主任舒明说,全区早已形成了以优质粮油、早春蔬菜、酿酒高粱、晚熟龙眼为主的现代种植业产业体系和以生猪、水产、肉兔、蛋鸡为主的现代养殖业产业体系。

目前,江阳区已建成万亩以上现代农业园区8个、千亩以上现代农业产业基地21个,带动全区蔬菜、高粱、水果等种植面积达46万亩。全区已成功创建省级三星级现代农业园区1个,市级星级现代农业园区2个,区级星级现代农业园区6个。

以效益为中心 强链条树品牌

产业集聚,抱团发展,富农民美乡村。江阳区关注产业关联性,坚持全产业链发展导向,突出龙头企业辐射带动作用,引导特色产业从生产环节向前后链条延伸,第一产业同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江阳区以农业产业基地为基础,切实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与泸州老窖、邓氏桂圆、山东寿光等行业龙头企业深度合作,采取“公司(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基地+农户”模式,共建农产品加工基地,实现农产品加工业产值 213 亿元。

与此同时,江阳区通过培育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合作社、规模以上农产品烘干企业、冷链物流经营主体,农产品烘干、冷链物流体系已初步建成。

江阳区打造知名农产品品牌,创建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拥有了灵魂,品牌化销售率达到 60%。“江之阳”品牌获评“四川省优秀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推动了农产品抢占中高端市场。

乡村文化旅游节 刘学懿 摄

不得不说,江阳区天府旅游名县的创建成功“农旅联姻”功不可没。董允坝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成功举办四届“江之阳”蔬菜品赏会,引来八方游客。四川省第十二届(春季)乡村文化旅游节,为广大游客全方位展现江阳的文化底蕴、风土人情、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乡村振兴成果,呈现了丰富的文旅盛宴。

丹林镇樱花谷 刘学懿 摄

以村兴旅、以花作媒、以绿当底、以客为先,江阳区发展全域旅游推动乡村振兴,乡村旅游被赋予了更多的价值和更大的使命。园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产品变商品、农民变市民,农业资源转化为旅游资源,张坝桂圆林、董允坝伞里、通滩镇凤龙村桃花、丹林镇梨花樱花、泰安街道咀阳荷花……激活了乡村旅游一江春水。

2017年至2020 年,江阳区共接待游客 2207万余人次,乡村旅游综合收入约 107.6 亿元。

以市场为导向 新体制激活力

体制机制创新是现代农业永葆活力的重要保证。江阳区培育壮大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种养大户、农业产业化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形成以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合作与联合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激发产业活力。

三年前,分水岭镇大南山村发展村集体经济栽种70余亩梅花,集体经济公司与泸州红柯农业有限公司携手发展打造1200余亩柑橘种植基地,如今,赏梅摘柑橘、悠然见南山,一个个农业项目稳步推进,在外的年轻人也逐渐回乡创业,大南山村集体经济开繁花结硕果,凝聚了人心,更凝聚了村民干事创业的热情。

通滩镇高粱丰收 刘学懿 摄

江阳区采取“公司+农户”“合作社+农户”“公司+社会组织+农户”等农业产业化合作模式,让农民成为了现代农业发展的参与者和受益者。

另外,江阳区还加快培育各类农业经营性服务组织,发挥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专业服务公司等多种经营性服务组织的作用,引导生产服务向全程农业社会化服务延伸,形成了覆盖全程、综合配套、便捷高效的特色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无人机撒药 张红 摄

在况场街道曹湾大米种植基地,伴随旋翼的嗡鸣声,两台无人机携带农药低空掠过绿油油的田野,将农药喷洒在秧苗上,无人机为秧苗喷洒农药,动动指尖就能完成植保的新方式让农业生产更高效、更便捷、更智慧。插秧、撒药、收割,政府为农民请来了“田保姆”,既省了力气又省了心。

深耕细作强农业,乡村振兴育动能。江阳区正一步一步脚印,切实抓好农业生产、丰富农业业态、打响农业品牌、夯实农业基础,通过建设区域都市现代农业高地,争创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描绘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现代农业农村新画卷。

(江阳融媒  编辑/陈天航)

经济热点
反向旅游的泼天流量 四川县域能不能接住?[详细]
经济热点
李国华:发展柠檬标准化产业园 带领周边群众共同致富[详细]
学会动态
“青城论道:低碳能源共生发展”大会在成都圆满举行[详细]
特色新镇
城镇化样本:民资投入4个多亿至今收益很少[详细]
友情链接:
学    会
学    术
资    讯
专    题
图片
视频
专委会
乡村文艺院
网站申明
版权所有: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
蜀ICP备10025149号-1
备案号:川新备15-000061
联系我们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督院街70号
电话:(028) 87323971,87323979,86605683
E-mail:Scxianyu@163.com
QQ:476320177
邮编:61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