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          主管: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业务指导: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当代县域经济》杂志官方网站
用户名:
密码:
资讯
时政要闻
学会动态
经济热点
县域发布
城镇发展
成都持续推进生态环境治理 提升市民绿色获得感

时间:2021-08-24 10:29:37  来源:成都日报

成都持续推进生态环境治理,图为城市与雪山遥相辉映 图博成都摄影师 颜志军 摄

昨日凌晨,雪山清晰可见 图博成都摄影师 杨祖麟 摄

享受生活的年轻人

空气质量的持续优化,让成都市民推窗见绿,开门见山的美好愿景触手可及 图博成都摄影师 雷良金 摄

公园里漂亮的园艺蜗牛

永丰立交桥下的微型公园

昨日凌晨4时,图博成都摄影师杨祖麟早早在龙泉山顶架设好了相机,取景框中,雪山穿过夜幕。山下的城市虽然还没有苏醒,但车城大道上来往汽车的车灯形成一道漂亮的轨迹。对摄影师来说,这幸福来得太突然,他知道从此时到上午,他会有足够的时间构图、选点、调整曝光完成这一次雪山下的公园城市拍摄……

幸福不仅仅是摄影师的。今年以来,成都市民已经习惯了推窗见雪山,仰首赏流云的幸福美好生活。在兴隆湖,碧水倒映着蓝天,在写字楼里上班的年轻人来到湖边的咖啡馆,短暂的充电时光,给了他们工作无穷的动力。与蓝天白云雪山城市相匹配的,是我们这座城市时刻不停的有机更新。刚开园的永丰立交桥下的微型公园,附近市民欣喜地发现,这幸福就在身边:工整的草坪、挺拔的绿树、充满艺术气质的雕塑,这不正是遛弯纳凉的绝佳之地么?

千年古都,在日月照耀下,悄然焕发着生机。这属于这座城市的幸福,无时无刻不在敲打着你我的心房!

目之所及是雪山环绕

群山之下是烟火人间

昨日处暑,连续降雨洗去尘埃,清晨推开窗,成都人的“好朋友”雪山,又来“做客”了。

一幕幕城市与四姑娘山幺妹峰遥相辉映的照片,如约出现在各大社交平台,再一次刷屏:“似海波,似布景下的墨痕,似伫立的凛凛雪塔,似天幕孤兀的烽火台;是云销雨霁,是洗心如镜,是浑然天成的山水画”;“成都高质量雪山,爱了爱了”;“目之所及是群山环绕,群山之下是烟火人间”……网友们用优美而深情的文字,默契地记录下这份幸福美好。

作为一座能远眺海拔5000米以上雪山的千万人口大城市,成都持续推进生态环境治理,让市民群众的绿色获得感不断提升。而放眼全省,不只有“雪山下的公园城市”这张成都城市名片,更多的是全省生态环境质量稳中向好,“颜值”飙升。

超额完成目标

全省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作为一个成都人来说,幸福指数越来越高了,我之前还到桂溪参加了一些小学生的观鸟活动,这几年我住在桐梓林,今年夏天看到很多次幺妹峰。”市民张婷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她用手机记录下多个与雪山“偶遇”的瞬间,而这两年,这样的偶遇也变得越来越频繁。空气质量的持续优化,让成都市民推窗见绿,开门见山的美好愿景触手可及。这样的幸福也在全省蔓延。

记者从省生态环境厅了解到,数据显示,去年,四川空气质量达标城市达到14个,达标城市比例增至66.67%,超额完成省委省政府下达的达标城市比例超50%的目标任务。此外,去年四川优良天数率达90.7%,同比上升1.6个百分点,实现“五连增”。今年上半年,在臭氧污染形势严峻的情况下,四川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率为87.3%,较2018-2020年3年同期均值上升0.8个百分点,呈现出持续改善的良好势头。

成绩亮眼,凭的就是四川大气污染防治的铁腕举措和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的必胜决心。“我省将大气污染防治列为全省环保‘一号工程’,先后修订了《四川省〈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实施办法》《四川省环境空气质量激励约束考核办法》;先后出台了《四川省打赢蓝天保卫战实施方案》《四川省打好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攻坚战实施方案》《四川省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治理方案》,并划定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执行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省生态环境厅相关负责人介绍。

同时,强化省直部门联防协作,主动衔接,构建“治气”大格局。全省上下通力合作,采取“未病先治”的方式,聚焦源头减排,加快调整产业、能源、交通、用地“四大结构”,以工业源、移动源、城市面源为重点,全力削减污染排放总量,减缓污染物累积,用最实举措、最严制度防治大气污染。并突出重点区域、重点时段和重点行业,实施精准治气、科学治气、依法治气,削峰值、降浓度,捍卫每一片蓝天。

强化科技支撑

防治结合积极应对重污染天气

臭氧和雾霾污染防治是“世界性难题”,因此,在大气污染防治中,四川既要防也要治。坚持科学施策、标本兼治、铁腕治理,四川用硬措施、硬办法整治污染天气,通过防治结合,巩固蓝天保卫战成果,让川蜀大地的“气质”更优。

针对夏季臭氧连片污染,全省全力开展夏季臭氧防控攻坚帮扶,印发四川省臭氧污染防控方案,编制挥发性有机物治理技术指南、现场检查要点和监测方案;举办臭氧污染防控帮扶视频培训。今年以来,在开展臭氧污染防控攻坚阶段,组织5位厅领导带队,对10个重点城市开展为期3个月的驻点帮扶指导,送政策、送方案、送技术到企业,开展现场培训和专项执法。

与此同时,守护蓝天白云,少不了科技手段。四川强化科技支撑,突出“三个治污”,持续推进大气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大气监测网络建设,组建院士专家支持团队,加强智慧大气信息化建设,充分运用人工智能,整合大数据平台分析。全省累计建成大气质量监测国控站104个、省控站161个、区域传输通道站31个、空气质量网格化微站2750个、超级站6个,移动走航车35辆。

其中,成都在大气科研方面走在前列。“大气重点实验室稳定运行以来,基本上每天都会通过观测数据,给出污染的成因分析和好的对策建议,供决策部门使用。”成都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大气所所长宋丹林说道,此外,成都也建成了四川盆地首个大气复合污染防控院士工作站,引进了全国大气领域顶尖的院士专家团队,来给成都市的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出谋划策,参与一些顶层设计。

(记者 缪梦羽 图片除署名外由本报记者 李冬 魏麟潇 熊一凡 张青青 摄)

原标题:幸福 从凌晨的雪山开始

经济热点
反向旅游的泼天流量 四川县域能不能接住?[详细]
经济热点
李国华:发展柠檬标准化产业园 带领周边群众共同致富[详细]
学会动态
“青城论道:低碳能源共生发展”大会在成都圆满举行[详细]
特色新镇
城镇化样本:民资投入4个多亿至今收益很少[详细]
友情链接:
学    会
学    术
资    讯
专    题
图片
视频
专委会
乡村文艺院
网站申明
版权所有: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
蜀ICP备10025149号-1
备案号:川新备15-000061
联系我们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督院街70号
电话:(028) 87323971,87323979,86605683
E-mail:Scxianyu@163.com
QQ:476320177
邮编:61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