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          主管: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业务指导: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当代县域经济》杂志官方网站
用户名:
密码:
资讯
时政要闻
学会动态
经济热点
县域发布
城镇发展
抢占科技制高点 引领发展风向标

时间:2021-06-03  来源:南充日报

2019年8月,吉利四川商用车公司联合西南交通大学、成都传化绿色慧联物流公司、中国联通南充公司联合申报的《城市智慧物流专用车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项目》获得省级重大科技专项支持,省科技厅、省财政厅资助科研经费1500万元。5月28日,记者从市科技局获悉,该项目实施一年多来,经过研发团队集中攻关,在核心技术研发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通过了省科技厅组织专家对项目的中期进度检查。

实现“三大突破” 打造核心技术优势

“氢燃料电池公交客车已在北京冬奥会主办地张家口以及山东淄博、安徽马鞍山等地批量投入使用,2020年已交付氢燃料电池公交客车165台。”日前,记者走进吉利公司的新能源商用车生产车间看到,第二批交付张家口的氢燃料电池公交客车正在紧张生产,工人们在生产线上忙碌不停。

该公司建成投产短短三年多时间以来,实现了公司全球首推新产品“甲醇重卡”成功下线,战略性产品增程式轻卡以及纯电动微型面包车、氢燃料电池公交客车批量投放市场,纯电动物流轻卡产销量位居同行前列。记者从吉利公司相关负责人处了解到,该公司从投产到2020年,共生产整车23000余台,累计实现产销收入超过70亿元。

新产品的快速推出,取决于该公司加强研发投入。记者了解到,在吉利集团中央研究院有2万人的研发团队,吉利商用车也建设有国内最大的新能源商用车研究院,集聚有1500位专业工程师队伍,每年研发投入超过20亿元。成功完成了纯电轻卡、增程式专用冷藏车、新能源环卫车、甲醇重卡、新能源客车等新能源商用车和动力总成的开发计划。截至目前,公司共申请专利200余项,其中发明专利39项。

“公司研发的新能源商用车实现了系统性减排节能、大数据联网调度、高精度智能安全‘三大突破’,打造了核心技术优势,走在了行业前列。”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系统性减排节能是基于吉利乘用车/沃尔沃全球设计的电子电器架构形式,结合商用车行业特点,该公司成功开发出满足智能自动驾驶的新一代电子电器架构,适用各型电驱动车辆,技术水准处于行业领先地位。通过对动力电池、车架、车厢、转向系统、车轮、后桥和板簧等进行轻量化设计创新,实现整车减重198kg以上,增程式轻卡产品综合续航里程可达500公里。

车联网调度管理系统依靠大数据挖掘,构建了人、车、物、桩相互需求关系模型,实现人、车、物、桩的需求高效动态调配,实现了车辆管理、车辆运维管理、车辆监控、运单管理、配载管理和调度管理等核心功能高效集成,实现整体配送里程降低22.5%,车辆使用数降低12.5%,车辆平均装载率提高20%,经济效益提升16%。

高精度智能安全采用多源融合高精度无缝定位技术,利用多源融合冗余观测准确处理异常,进行复杂环境可靠精确无缝定位,基站支持情况下达到厘米级绝对定位精度,无基站支持情况下可实现厘米级车辆之间相对定位精度。采用高可靠的自动驾驶系统安全性设计技术,实行多层级安全策略设计,确保智能驾驶行车安全。

建成“三大平台” 集聚高质研发资源

记者了解到,吉利商用车除了十分注重技术研发,还建设有完整的技术研发体系和平台、人才培育机制,在技术研发上投入巨大,积累了多项新能源商用车核心技术,为吉利公司引领商用车行业发展以及推动南充汽车汽配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公司着力建设商用车研究院、企业技术中心、吉利商用车大学南充校区‘三大平台’,集聚高质研发资源。”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公司在南充建成了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结合的创新平台体系。

该公司在南充成立了南充吉利商用车研究院有限公司,单独设立产品开发部、制造技术部,拥有完整的客车(底盘)及卡车的研发体系,为公司产品的研发生产提供技术保障;建成了企业技术中心,抓好人才梯队建设,提升团队专业能力;建设吉利商用车大学南充校区,培养管理人才、专业人才、技能人才等各条线所需关键人才,同时承接区域化人才培养项目,形成区域培训标准化,打造校区特色,为公司争当南充汽车产业智力与技术的“大本营”、新产品研发的“主力军”提供了有力保障。

实施“三大举措” 引进培育科技人才

“我们以搭平台、重项目、优资源、建体系为策略,实施定向引进、定单选育、定心培养‘三大举措’,引进培育科技人才,不断壮大新能源商用车研发团队。”该公司相关负责人说,通过“吉时雨”精准扶贫项目、嘉陵江英才工程及嘉菁英才等多途径的人才引进项目和机制,引进应届毕业生培养到研发团队,同时招聘有经验人士加入研发团队,建立了多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高层次人才引进达140人。

通过校企合作,该公司与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南充职业技术学院、绵阳职业技术学院等多所大专院校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开设定向班,引进技能人才;与四川职业技术学院签订了联合办学协议,对定向班实施工学交替试点培养,从简单的提前介入向培养全能型技能工人转型。

据悉,近两年,该公司累计引进研发、工艺、管理和技能等人才300余人。同时,该公司采取实战培养、企业内训、师带徒、星级员工评审等一系列措施,为公司发展及南充制造产业提升培养了一大批人才,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

经济热点
反向旅游的泼天流量 四川县域能不能接住?[详细]
经济热点
李国华:发展柠檬标准化产业园 带领周边群众共同致富[详细]
学会动态
“青城论道:低碳能源共生发展”大会在成都圆满举行[详细]
特色新镇
城镇化样本:民资投入4个多亿至今收益很少[详细]
友情链接:
学    会
学    术
资    讯
专    题
图片
视频
专委会
乡村文艺院
网站申明
版权所有: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
蜀ICP备10025149号-1
备案号:川新备15-000061
联系我们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督院街70号
电话:(028) 87323971,87323979,86605683
E-mail:Scxianyu@163.com
QQ:476320177
邮编:61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