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          主管: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业务指导: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当代县域经济》杂志官方网站
用户名:
密码:
资讯
时政要闻
学会动态
经济热点
县域发布
城镇发展
广元市18.5万名贫困劳动者实现就业增收脱贫 牢牢稳住就业扶贫“压舱石”

时间:2021-02-24  来源:四川日报


“浙川携手共奔小康”就业扶贫劳务协作招聘会(广元专场)现场


育婴员培训现场

“一人就业,全家脱贫”。就业扶贫是促进贫困群众脱贫增收最直接、最有效的举措。广元市始终把就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压舱石”,上下联动,精准施策,促进贫困劳动者多渠道多层次多工种就业,端稳就业“饭碗”,全市7.55万户18.5万名贫困劳动者全部实现就业增收脱贫。

“四个机制”彰显推进就业扶贫责任担当

“就业扶贫不仅是经济问题、社会问题,而且是一个重要的政治问题。只有高度的政治自觉,才能以深厚的感情和责任担当强力抓好就业扶贫。”2016年,全省就业扶贫现场推进会在剑阁县召开,广元市委主要领导在发言中说。

面对艰巨的任务和光荣的使命,广元市牢固树立政治意识,不忘初心、尽锐出战,以不获全胜、绝不收兵的决心和姿态,不断创新工作责任、考核奖惩、动态管理、返贫阻击四大机制,聚力打好就业扶贫战役。

广元市将就业扶贫纳入对市、县、乡三级党政领导班子脱贫攻坚工作重要考核内容,建立起由市、县政府分管领导任指挥长,16个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就业扶贫指挥部,按季研究部署。印发成员单位工作责任清单,定期通报、督查工作进展情况。印发就业扶贫工作考核办法,建立平时考核70%与年终考核30%相结合的常态化考核和问责处理机制,促进工作落实。率先在全省创建“一库五名单”动态管理机制,发挥定点培训机构、社会中介机构、驻村工作队等作用,采取上门走访、电话联系、问卷调查、座谈访问等方式,分片区定期开展进村入户调查,精准掌握全市18.5万名贫困劳动者基本信息、就业状态、就业去向、能力需要、帮扶需求。强化网格化管理,加大就业动态监测力度,建立易返贫致贫人口快速发现响应机制,对未就业和就业不稳定、易致贫边缘户及时纳入就业帮扶范围,实行“一对一”重点帮扶。

一个指挥机构、一份责任清单、一套考核办法和动态管理阻击机制,“四个机制”合力实现扶贫对策精准,扶贫成果有效长久。

“四项政策”用足用好扶持政策“杠杆”

推动就业扶贫工作,离不开政策支撑。2016年,在全面落实就业扶持政策基础上,广元创新出台了做好就业创业精准扶贫工作的意见,成为全省第一个针对脱贫攻坚出台的就业扶贫政策。此后,又相继制定进一步加大就业扶贫政策支持力度助力脱贫攻坚等政策措施。

创新技能培训政策,先后3次调整职业培训补贴办法,通过“三调四增”,扩大培训对象、职业工种范围,拓宽线上线下培训方式,制定不同培训课时(3-60天)、不同补贴标准(500-8800元)的差异化补贴政策,形成较为灵活、规范、完备的职业培训政策体系。

创新融资担保政策,市、县区协同,为市创业小额融资担保公司增资扩股5000万元,取消15万元以下个人担保贷款反担保,探索建立资金共管账户、农村“三权”质押、自建房、经营权、活体畜禽质押等多种反担保方式,降低融资门槛。

创新人才支撑政策,把贫困村产业发展所需人才纳入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和广元籍人才回引计划,研究制定引导人才向基层流动10条措施和基层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18条政策,采取“外聘专家+本地专业人才+创业项目”模式,为贫困群众发展产业和在贫困地区创业项目问诊把脉。

创新返岗支持政策,围绕鼓励企业和新型经营主体、中小微企业、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临时公益性岗位等8个方面,及时出台因疫情无法返岗贫困劳动者就业8条措施,被省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全省学习借鉴。

脱贫攻坚以来,全市累计落实就业扶贫资金2.1亿元,享受就业扶贫政策达25.6万人次,贫困群众就业政策覆盖率达95.3%,政策效应得到全面彰显。

“三类培训”提升贫困劳动者就业能力

千金在手,不如一技在身。广元市不断开展精准化、精细化、个性化培训,确保有就业能力的贫困劳动者有一技之长。

2018年在四川水利水电技师学院参加挖掘机专业“扶贫专班”学习的程德伟,如今已在成都一家企业务工,“我现在月薪4500多元,若当时不去培训,肯定会后悔的。”他说。

近年来,广元市结合市场需求和贫困劳动者自身特点,精准实施技能培训,确保实现“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

针对从事产业发展的贫困劳动者,重点围绕“6+2”新型工业、“4+5”现代服务业、“7+3”现代特色农业和生态康养旅游业等特色产业和优势资源,开展“特色产业+实用技术”“优势资源+创业能力”和致富带头人培训。

针对有转移就业意愿的,采取“长班与短班”“本地班与外地班”“专班与普班”等职业示范培训模式,开展家政、建筑等品牌培训和挖掘机、水电工等急需紧俏工种订单式培训,实现市场有需求、部门有订单、贫困劳动者有技能。

针对新农村建设新特点、新需求,大力开展农村“五匠”等乡土人才培训,将有意愿学习木匠、石匠、篾匠、砖瓦匠、果树嫁接等手艺的贫困劳动者,与党委政府挖掘的、聘请的新老艺人结对,开展传帮带、师带徒活动,学通一门手艺,增加一笔收入。脱贫攻坚以来,广元市开展贫困劳动者技能培训9.17万人次。

“三大渠道”铺就贫困劳动者脱贫致富路

2019年,贫困村民李博和52名老乡,由政府包车送往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区上班。企业包吃包住,李博每天工作8小时,月工资6000元。仅此一项收入,就可实现全家脱贫。他说:“多亏政府的帮助,我脱贫了。”

组织转移就业、创业带动就业、公岗兜底就业,广元市拓宽三大就业渠道,确保贫困劳动者持续稳定就业增收。

创新“企业+人力资源服务中介机构+贫困村”三方合作机制,在贫困村建立企业劳务合作对口基地,定向组织输送就业。鼓励企业在贫困村建立就业扶贫基地(车间),采取择企业、择机构、择贫困村+定向、定点、定期的“三择+三定”对接模式,促进居家灵活就业。深化东西部扶贫协作,采取“包交通食宿费、包薪资福利、包子女入学,自主择地、择业、择岗”的“三包三自主”劳务派遣机制,组织到浙江就业。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全市组织专列专车包机“点对点、一站式”运送78批次1.02万名贫困劳动者返岗。

如今广元市已建成就业扶贫车间514个,帮助14.12万名贫困劳动者实现转移就业,人均年增收1.8万元。《东西“联姻”“娘家”培训“婆家”供岗》被人社部评为就业扶贫典型案例。

发挥创业示范引领效应,提高各类创业主体吸纳和带动就业的能力。广元市大力实施“一个贫困村、回引一名能人、落地一个项目”的“三个一”返乡创业扶贫工程;推行“1个贫困村+1名电商创业能人+贫困劳动者+农副产品”的网络创业扶贫模式;建立致富带头人吸纳贫困户参与创业、联合贫困户合作创业、帮助贫困户自主创业“三大机制”,增强贫困劳动者内生动力,带动贫困户在产业链上实现增收。全市建成利州区龙潭乡柏佛村、昭化区元坝镇五一村等返乡创业扶贫示范村42个,回引优秀创业项目(实体)761个,扶持6122名贫困劳动者创业,带动1.83万人在产业链上就业增收,实现人均增收7600元。

“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真的富。”苍溪县新观乡星桥村村民向明军2016年回乡发展种养业,先后投资100多万元开展了肉牛养殖和花椒种植,常年聘请贫困劳动力5人,贫困户年均增收2.5万元。

着力破解特别困难的贫困劳动者就业增收难题。广元市加大人社、国土、交通、林业等公益类岗位资源的整合,在每个贫困村至少开发5个公益性岗位,吸纳贫困劳动者参与养老护理、治安协管、护林绿化、道路维护等公共服务,拓宽兜底安置渠道。全市通过公益性岗位累计安置特别困难贫困劳动力18055人次,确保了每个有特殊困难的贫困家庭劳动力至少有1人就业。

直面脱贫攻坚这场大战大考,广元市持续有力推进就业扶贫,为群众铺就一条条增收致富路,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伟大事业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为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奠定了坚实基础。

青川县“车间联盟”助推就近就业

2020年以来,广元市青川县整合21个车间,打造集“联动培训、创业孵化、营销共促”功能于一体的全市首个东西部扶贫车间联盟,扶贫车间实现协作互助、抱团发展、高效运营,贫困群众“足不出户,就地就近就业”。

联动培训。聘请茶叶、油橄榄、生态养殖等21个车间所涉及产业的行业专家、扶贫车间技术人才,采取“集中教学+实训指导+创业指导+参观学习”的培训方式,开展种养技术培训。目前,重点开展产业技能、专业技能培训3000余人次。

创业孵化。车间联盟定期邀请职能单位代表为扶贫车间联盟会员解读创业扶持政策,组织电商专家、投融资机构、创业导师等与联盟会员畅谈创业历程、共话创业人生,答疑解惑,并为创业者提供政策指导、技术鉴定、咨询策划、项目顾问等服务,累计培育家庭农场、电子商务等创业主体900余个,带动创业300余人,吸纳1151名群众稳定就业。

营销共促。依托县内产业基础好、带动能力强、示范效果明显的扶贫车间,以“公司+电商+车间+技术+收购”的运作方式,对车间联盟成员单位产品进行收集、分级、包装、检测、品牌设计、商标注册,通过消费扶贫专柜、专馆、专区和社会扶贫网统一销售,带动8300余人居家创业,实现人均增收3500余元。

利州区多渠道促进稳定就业

“去年5月份,我从外地回到家乡,到村上做堡坎、砌浆等零散建筑活路,每天至少有120元的收入。”广元市利州区白朝乡徐家村贫困户徐金强说,回乡后收入不减,幸福感更强了。

2020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这道“加试题”,利州区紧盯脱贫攻坚任务,围绕稳就业目标,投资7300余万元,在实施乡村道路修复、农村环境整治等323个扶贫项目时,要求村集体经济组织或其领办的合作社优先组织本地贫困群众组建施工队伍,切实帮助7059人实现就地就近就业,发放劳务工资1409.85万元,其中贫困劳动力2300余人,务工收入460.76万元。

利州区还不断扩展就业空间,建设一批就业扶贫车间,吸纳农村闲置贫困劳动力实现就业。近年来,利州区创新建立“工厂式”“合作式”等各类就业扶贫车间(基地)76个,吸纳2100余人在家门口实现稳定就业,其中贫困劳动者665人。

利州区全面落实援企稳岗政策,建立“乡镇+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企业”保障企业用工机制,稳妥有序解决贫困劳动力就业增收问题。全区原有建档立卡贫困家庭5086户17532人,其中大部分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员实现转移就业或就地务工增收。

昭化区转移输出蹚出群众就业新路

广元市昭化区聚焦跨区域劳务输出,创新实施“招、训、转、服”四步法,推动贫困群众有岗位、有技能、能上岗、稳得住,实现高质量输转就业,蹚出了一条贫困山区群众就业增收的新路子。

跨域招聘“寻岗”。依托东西部扶贫协作援助地人社部门、驻外农民工工作站、人力资源中介机构,广泛搜集东部发达地区优质就业岗位,动态建立就业岗位信息库。三年来,累计开展各类专场招聘97场,推送就业岗位1.7万个,达成就业意向3.4万人次。

技能扶持“上岗”。聚焦岗位技能需求和群众求职技能意向,精准实施订单式、点单式培训,全面提升贫困群众就业能力,累计培训1.3万人,实现培训就业1.27万人,培训就业率达97.2%。

精准输送“到岗”。健全区、镇、村三级就业服务网络,全覆盖开展农民工信息普查和企业用工需求调查,精准掌握就业出行需求,通过专列、专车、包机等方式,精准输转劳动力转移就业近5000人,实现“出家门进厂门”的无缝衔接。

强化服务“稳岗”。建立“1名农民工、1个驻外农民工工作站、1个主管部门、1名法律顾问、1名结对干部”的“1+4”联系维权工作机制,开展就业信息服务、劳务维权帮扶、免费技能提升、创业扶持“四大关爱服务”,促进外出农民工稳定岗位。

苍溪县返乡创业助力就业增收

近年来,广元市苍溪县以返乡创业带动就近就业,招引苍溪籍在外创业人士8100余人,回引资金410余亿元,创办实体2800余个,创建返乡下乡创业园区56个,就业扶贫基地260个,贫困劳动者家庭创业项目49个,常年吸纳贫困劳动力就近就业0.68万人,成为就地吸纳就业脱贫的“蓄水池”,被评为全国第三批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试点县、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典型县范例。

用活三大扶持政策,确保人才引得回想创业。出台《关于支持引导在外人员返乡下乡创业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措施,设立“返乡创业扶持资金”,对吸纳贫困劳动力10人或5人以上的创业实体,分别奖励3万元和1万元。近年来,累计带动1.2万人脱贫。

创优三大服务制度,确保人才留得住能创业。建立领导联系服务制度、创业指导服务制度、人力资源服务制度,实行“联系领导跟踪督办、项目落地单位协办、行业部门全程代办”。对项目、产业发展过程中的难题由政府牵头实行点对点会商,破解创业过程中的融资、人才匮乏、技术薄弱等困难。

探索三大带动模式,确保人才走得稳乐创业。通过龙头带动、基地带动、园区带动模式,引导返乡下乡创业人才积极参与苍溪红心猕猴桃、特色中药材、特色小水果“1+3”优势产业,领办1000余家农业专合社、家庭农场等。

旺苍县易地扶贫搬迁增收有路

广元市旺苍县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升贫困地区民生福祉的头号工程,围绕“搬得出、稳得住、有事做、能致富”要求,全力保障全县4242户13969名易地搬迁贫困劳动力稳定就业。

促进观念转变。在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开展感恩奋进、政策宣讲活动,引导村民树立自强奋进、文明向上的意识。

促进精准就业。发挥易地扶贫搬迁进园区、进景区、进产业集中区的优势,菜单式优先安排1684名搬迁群众进“三区”发展有机茶叶、优质果蔬、精品花卉等名特优农业产业,实现就近就业。依托“互联网+就业服务站”、旺苍异地商会和在外发展的优秀人才,精准就业信息对接,有序组织1574名搬迁贫困劳动力实现外出就业。

促进技能提升。围绕全县产业发展、职业技能提升和劳动者培训需求,组织易地搬迁劳动者开展种养、农村电商、家政服务、创业、企业在岗技能提升等专项培训1231人次。

促进产业增收。创新集体经济组织扶持带动、新型经营主体稳定利益联结、标准化产业基地示范发展等多元带动方式,带动4242户搬迁群众参与产业发展,发放扶持资金2121万元。

促进兜底保障。对易地搬迁特殊困难劳动力,优先安置公益性岗位就业,累计安置易地搬迁特殊困难人员1846人。

剑阁县精准培训提升就业质量

“我在北京做育婴护理,包吃包住每月6500元,今后的日子更有盼头了。”广元市剑阁县武连镇庙岭村村民刘秀英说。近年来,剑阁县聚焦“一人就业,全家脱贫”的就业扶贫目标,着力补齐劳动者职业技能水平低、就业质量不高的短板,建立以“个人意愿+产业主导+专班”职业技能培训模式,分类施策,在提升群众就业创业能力方面取得实效。

从2016年起,由剑阁县人社部门牵头,按照“五统一”原则,整合各相关部门培训资金2100万元,统筹专项用于职业技能培训;分年度全覆盖培训意愿调查,全面了解培训需求,分类建立“培训意愿台账”,分类精心制定培训计划。

出台《就业扶贫十条措施》,结合县域产业发展和个人意愿,采取集中培训、弹性培训、上门培训等灵活方式,免费开展剑门土鸡、柑橘等剑阁特色产业的“普惠式”种养培训,“引路式”创业培训,“四包式”专班培训和“订单式”就业培训等310期1.2万人次,实现有培训意愿的劳动者100%参训,推动贫困劳动者就业向“技能型”转变,实现高质量就业。

2020年,剑阁县被国务院农民工工作领导小组表彰为“全国农民工工作先进集体”;连续两年分别被省委、省政府表扬为“全省转移就业先进县”“就业创业先进县”。

朝天区东西部扶贫劳务协作拓宽致富路

“现在我和妹妹月工资6000元左右,开心!”近日,在浙江务工的广元市朝天区羊木镇村民谢小芳在电话中的一席话,让母亲高兴得合不拢嘴。两年前,两姊妹结伴到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区工作,生活工作越来越顺利。

近年来,朝天区抓住东西部扶贫协作机遇,与路桥区党委政府积极对接,两地签订多项协议,落实专班专人负责,着力构建各类劳务协作平台,制定出台系列劳务协作政策措施,为东西部扶贫协作提供了制度保障;建立劳务协作工作站,全天候为求职者提供岗位咨询、求职登记、信息发布等服务;两地合作建立人力资源市场、校企合作基地、校企合作专班等,为贫困劳动者提供就业保障。

“企业为我们提供了宿舍,有卫生间,淋浴、空调等设施一应俱全,跟家里一样舒适。”谈到就业服务保障,谢小芳予以点赞。

同时,朝天区还建立了涉及13726名贫困劳动力的“一库三名单”台账,采取“企业订单+劳动者选单+定向培训+定点就业”的模式开展培训,保障劳动者稳定就业。截至目前,共举办劳务协作培训班79期1570人次,开展两期涉及82人的异地培训;组织48名贫困家庭子女到浙江接受职业教育,组织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3753人;向路桥区定向输送劳动力376人,实现了劳动者稳定增收致富。

经济热点
大春粮食育播已完成2400万亩 超计划任务三成[详细]
经济热点
李国华:发展柠檬标准化产业园 带领周边群众共同致富[详细]
学会动态
学会与康定市召开涉藏县域高质量发展工作会[详细]
特色新镇
城镇化样本:民资投入4个多亿至今收益很少[详细]
友情链接:
学    会
学    术
资    讯
专    题
图片
视频
网站申明
版权所有: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
蜀ICP备10025149号-1
备案号:川新备15-000061
联系我们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督院街70号
电话:(028) 87323971,87323979,86605683
E-mail:Scxianyu@163.com
QQ:476320177
邮编:61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