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抗疫集结号一吹响,屏山县卫生健康局驻村扶贫的同志们便如离弦之箭,第一时间奔赴对口扶贫村,组织村民一起抗击疫情。印发传单,喇叭播报,上门嘱咐,路口拦截、夜间巡查……时至今日,中和村驻村工作队召开村级防控会议4次,利用中和村“省级文化扶贫示范村”优势,发放宣传资料300余份,每天采用“村村响”和“音箱”巡回8小时播放疫情防控知识,排查外地返乡人员81人,其中近14天返乡村民7人,签订疫情防控告知书80余份,劝返赶集人员8人,集中清理垃圾1次,关停5家棋牌室,劝阻葬礼操办1次,共检查车辆200余辆和出入人员152人,劝返外市县人员10人,积极协调红外体温枪、口罩、消毒药品等防控物资。
中和村山高坡陡,地形破碎,住户分散。但是不管群众住多远,也不管道路多泥泞,都不能阻挡扶贫干部们奔忙的脚步。“户户上门、人人见面”,村民家中无不闪现他们的身影,大山深处无不回响他们已经沙哑的声音。他们,用初心和汗水为村民筑起一道坚固的防护墙。
受疫情影响,多数回乡过年的乡亲暂时无法返程复工。为此,中和村工作队以问题为导向,认真谋划,鼓励村民跟紧节气多发展产业,立春一年端,种地早盘算。趁大伙儿都在家,引导大家好好管理茶叶和茵红李,把抗疫工作与发展生产有机结合,走出一条“抗疫”与“发展”两不误的路子。鼓励茶叶经纪人在做好防护的前提下联系本村“茗茶”销路、督促群众搞好茵红李春季管理,将疫情对中和村经济影响降到最小。
郭黎静,女,55岁,屏山县卫生健康局工会主席,原局党委副书记,驻锦屏镇中和村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今年三月即将到退休年龄。面对不断蔓延的疫情,她果断放弃休假。她说“什么是第一书记?那就是第一时间冲在第一线!”她立即回村组织召开村级疫情防控工作会议,组织驻村工作队、村两委班子和村小组长开展疫情防控各项工作。为了让村民们及时了解疫情的严重性并稳定情绪,郭黎静每天守在村子里,遇到村民出门,她都要不厌其烦地把疫情的防护措施和最新疫情通报给讲一遍,劝导村民取消酒宴及其他各类聚集性活动。
唐晗,男,26岁,大乘卫生院康复科医生。除夕夜,面对铺天盖地的疫情信息,尽快返回屏山参与疫情防控,是唐晗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和驻村干部的第一反应。他马上叮嘱中和村干部在做好自我防护的同时,也要做好疫情防护宣传工作。他主动请缨,要求提前结束春节假期参与疫情防控。离家前,他说:“既然选择穿上这身白大褂,就要担起肩上的这份责任”。唐晗先是在屏山县快速通道口参与夜班过往车辆、人员体温监测,2月3日便和驻村同事奔赴中和村,迅速投入到中和村疫情防控工作中,多次受到县卫健局、妇计中心、锦屏镇党委政府通报表扬。
王璟森,男,26岁,妇计中心儿科医生。疫情蔓延,他心急如焚。“不行,山上老百姓思想很保守,好多人还意识不到这场疫情的严重性,特殊时期,我必须和他们在一起”。王璟森顾不上家人的劝说,坚守在中和村。大山深处的村民,容易掉以轻心,出门戴口罩,这样简单的事情也需要不厌其烦地去劝导。王璟森就一遍一遍地讲,通过连续几天的不懈宣传引导,村民外出戴口罩已成为一种常态。他说:“只要疫情一天不解除,我们就不离开村子。”
一线有为勇担当,一个党员一面旗!
屏山县卫生健康局党委严格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关于疫情防控“防输入、严管控、备应急”的战略策略,全体总动员,除了组织医护人员到12个监测点24小时对过往车辆和行人进行检查检测,防止异常人员输入和全力抓好应急医疗物资、集中救治医院、留观点、医护人员等救治准备外,还从局机关火线抽调徐荣、尹国辉、李元辉3名同志参加县城小区网格化、封闭式管理,到小区卡口值班值守,为进出居民办理登记,测验体温,参加宣传摸排全覆盖工作,防止内部扩散。
屏山县卫生健康局党委委员、副局长徐荣同志,今年55岁,是一名老党员,担任过两个乡镇党委书记,是守护一方百姓安宁的指战员。疫情来袭,组织委派他到抗疫一线的小区卡口值守,这位老班长二话不说,闻令而动,重新扛起冲锋枪,不论白天还是黑夜,不论阴雨还是严寒,始终坚守岗位,当好小区居民的守护神。
项目办工作员李元辉,35岁,青年党员,曾经作为组织选派的第一书记,到锦屏镇中和村驻村扶贫4年,为了村民能早日脱贫摘帽,可谓是呕心沥血,披星戴月,终于积劳成疾,组织强令他在家养病。疫情发生后,李元辉同志数次主动提出申请,要求返回岗位参与抗疫。2019刚下火线,2020再上火线,充分展现了一名青年共产党员勇于担当,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怀。
尹国辉,50岁,中共党员,计生发展指导股股长。他在任何时候,任何岗位都是一名爱岗敬业的好同志,一生都在勤勉敬业地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在平凡的岗位践行着一名共产党员的誓言。
这就是我们的党员,老同志冲锋在前,率先垂范,新同志主动接力,越战越勇。革命星火代代相传,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信念后继有人!
(屏山县卫生健康局供稿 编辑/郑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