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和“优化区域发展格局,加快长江经济带发展”,全国人大代表,中共南充市委副书记、市人民政府代市长宋朝华将关注的重点放在了这两个方面。
3月10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四川代表团在住地举行全团会议,宋朝华在会上提出两项建议,即“建议中央政府在四川生态优势区设立国家有机农业示范区并实施生态补偿”,以及“建议将嘉陵江流域四川段列为综合保护开发全国先行先试区,并纳入全国‘十三五’规划纲要和‘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规划。”
建议一:在四川生态优势区设立国家有机农业示范区并实施生态补偿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继续毫不放松抓好“三农”工作,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深化农村改革,拓展农民就业增收渠道,着力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政府工作报告》
“一方面,势在必行。”宋朝华从三个方面阐述了在四川生态优势区设立国家有机农业示范区并实施生态补偿的必要性。
他介绍说,据测算,我国用全球8%的耕地生产了全球21%的粮食,消耗了全球35%的化肥和25%的农药,施用的农药65%以上流失到了自然生态系统。据调查结果显示,我国面源污染中,农业源占比已超过50%。我国在取得瞩目成效的同时,也付出了巨大的生态环境代价。
另一方面,设立示范区将大有作为。“从国内外发展的趋势看,有机生态农产品已成为最具竞争优势的农产品。”宋朝华介绍,根据调查统计,2003年以来,全球有机农产品消费正以20-30%的年增长率快速增长,我国有机农产品种植面积排名亚洲第一,市场年增长率在30%以上。
“此外,我们还要主动作为。”他介绍说,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把加强农业生态保护修复和推动农业绿色发展作为今后的工作重点,四川作为西部生态优势区,发展有机农业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因此,建议在四川设立有机农业示范区,通过大力发展有机农业,对实施食品安全战略和实现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现代农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建议二:将嘉陵江流域四川段列为综合保护开发全国先行先试区
优化区域发展格局。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加快长江经济带发展。
促进资源型地区经济转型升级。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发展。
——《政府工作报告》
宋朝华的第二个建议是将嘉陵江流域四川段列为综合保护开发全国先行先试区,并纳入全国“十三五”规划纲要和“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规划。
“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战略布局,要建设长江黄金水道重大项目,要打造绿色生态屏障,带动中上游腹地发展,形成新的区域增长极。”从大政方针上看,宋朝华认为,这是嘉陵江流域发展的重要契机。
“实施嘉陵江流域综合保护开发,融生态、旅游、产业、人文为一体,对整个流域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他详细调研了嘉陵江流域的具体情况,嘉陵江是我国重要的内河通道,沿途流经陕西、甘肃、四川三省,在重庆境内汇入长江,共经过11个地市州、76个区市县,四川境内占82%;全长1119公里,四川境内有近800公里;流域总人口4000多万,四川境内占90%,嘉陵江是长江支流中流域面积最大的。
他总结道,“实施综合保护开发还有助于促进三省一市协调发展,有利于沿江生态环境保护,有利于加快沿江区域脱贫攻坚全面小康进程,有利于构建区域对外开放的新格局,有利于沿江城市深度融合发展和一二三产业相融互动发展。”
“实施嘉陵江综合保护开发,既是惠当前,更是利长远的举措;既是构建中西部生态屏障,更是推动我国内河流域发展的战略举措。”宋朝华表示,建议将嘉陵江流域四川段列为综合保护开发全国先行先试区,上升为国家战略层面,打造长江经济带黄金流域。
(文章来源:四川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