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态”新村在高洞
——探访四川省武胜县白坪乡高洞村
本刊记者 卢锦根 特约记者 周齐 文/图
“形态、业态、生态、动态、文态、美态”六态融合,业兴、家富、人和、村美,这是四川省武胜县白坪乡高洞村的真实写照。
高洞村位于风光秀丽的嘉陵江畔,自四川省会成都出发,经广安市沿304省道车行28公里即到高洞村。放眼望去,山水田园相映成趣,绿树环绕下,柏油公路、石板小路连通村内外。进到村内,绿树掩映下错落有致的特色民居,郁郁葱葱的瓜果田园尽收眼底。房前屋后,瓜果飘香,村民笑脸迎来客,忙碌中透着幸福。
“居家小洋楼,煮饭天然气,出门柏油路,打工去果园,吃穿住用行,样样都方便”。这是记者在高洞村采访时听到村民广为流传的顺口溜。高洞村8组村民邵光华指着自家的小别墅告诉记者,他家新房一楼一底,一共200多平方米,一楼租出去做超市,全家5口人住二楼,他家承包地流转出去搞了乡村旅游,每年能收获不错的租金,儿媳妇又在超市做收银员,每月工资有1800元,全家日子幸福安定。
高洞村党支部书记谭政告诉记者,在武胜县委、县政府及白坪乡党委、乡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关怀下,结合当地资源条件,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和特色种植,推进幸福美丽新村建设,使高洞村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小山村一步步成为了美名远扬的“形态、业态、生态、动态、文态、美态”六态融合,业兴、家富、人和、村美的幸福美丽新村。
望着如今的高洞村,村党支部书记谭政、村委会主任杨开云不约而同的感慨到:十年磨砺终成“形”啊!
据介绍,高洞村占地约2.5平方公里,全村共有11个社,450户近1300人,其中党员38人。10年前的高洞还是一个封闭的小山村,村民习惯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年到头也只能勉强糊口。而一些不安现状的年轻人则大多选择外出打工,为生计而忙活。
2004年,当兵复员回乡的谭政当选村党支部书记,在他的主导下,村“两委”一班人仔细考察村情,研判形势,带领村民苦苦寻找致富之路。他们利用当时产业调整的政策利好,成功运作了该村第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