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          主管: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业务指导: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当代县域经济》杂志官方网站
用户名:
密码:
学术
研究成果
专家智库
前沿观察
县域论坛
典型案例
第4期:当代县域经济-4月
先锋

道,以手机银行为平台,创新信贷服务方式,自主研发“快”贷系列信贷服务方式,即“快农贷”“快薪贷”“快商贷”,贷款只需拨打或发送短信至0835-6777776,5分钟内就有工作人员为客户解决贷款需求。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优化贷款流程,制作下发贷后农房重建贷款固定格式的信贷模板,借款户只需提交身份证、户口簿和婚姻证明的复印件,到当地信用社即可办理贷款。这样先授信、再申请、最后签字放款,15-20分钟就可办理完成。
贷款放出去,如何防范风险?芦山联社制定了一系列措施,一是专门制作诚信宣传片,增强农户还款意识;二是与借款户、国土、房管等部门签订四方协议,建立完善登记手续;三是建立联保机制,为年龄较大的重建农户获得贷款提供保证。
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创新。芦山联社拟定的金融支持农房重建方案、“四方联动”工作协调机制、“四方协议”、农户按村轮流排序,集中办理贷款业务、开展信贷政策宣传和开展诚信教育等措施方法,受到市、县政府认可并作范本、经验在全市推广。
  “太快、太方便了,在这之前想都不敢想,”龙门乡红星村村民周伟对信用社服务方式360度的大转弯深有感触,“以前,要贷款,要等好几天,而且手续繁杂。现在,我只需往信用社跑一趟,在柜台前站一站,20来分钟,就把钱拿出来了,真是太省事、省时、省心了。”他感慨的说。

一周年 一份合格的答卷
震后第七天,芦山县湘领纺织厂再次响起“沙沙”的机器声。短短几天就迅速恢复生产,企业负责人张德邻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要不是芦山联社贷款资金的及时注入,厂区的重新运作不知会拖至何时。”
  “4·20”强震使芦山县的企业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创。芦山联社各部门和网点在地震当天积极抗震自救的同时,就一刻不停,立即摸清企业受灾情况。在交通中断、通讯不畅的情况下,实现电话走访60户,短时间内就发放企业贷款43笔,金额合计9919万元。
伴随着湘领纺织厂机器运转的轰鸣声,芦山联社支持一家家企业恢复生产的步伐更在加快。
2013年7月29日,芦山联社大力实施“扶微助小”工程又一次发力,成立了“微小贷款中心”,全力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截至2013年末,微小贷款中心贷款余额1172万元,发放贷款68笔、金额1267万元。累计发放妇女创业贷款 446万元、青年创业贷款10 万元,发放生源地助学贷款 93.25万元。
与此同时,芦山联社继续深入实施“惠农兴村”金融服务工程,精心打造惠农富农体系。累计安装EPOS机(电话支付终端)119台、POS机27台、自助银行设备 16台,实现了网点全覆盖。
“我们为灾后重建的城乡居民提供了便捷、安全的现代金融服务,全力保障了各网点现金业务不断点,”芦山联社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通过‘惠农兴村’工程,农信社共代发粮食支补、退耕还林款项2505万元,涉及2.76万户;代发农房重建补贴资金15149万元;代发灾后生活补助资金17899万元、过渡安置费6252万元;人行支农再贷款2.75亿元也做到了快速及时发放。
截至2013年末,全县农村信用社涉农贷款余额 96804万元,占全部贷款的 77.07 %,比年初增加 30499 万元;小微企业贷款余额 42473万元,比年初增加 5834万元,涉农和小微企业贷款均实现“两个不低于”的监管目标,交出了一份合格的答卷。
穿梭在姜城的大街小巷,奔波于乡村的田间地头,记者处处看到的是芦山农信人忙碌的身影,而他们挺立起的是那不倒的“农信品牌”!

友情链接:
学    会
学    术
资    讯
专    题
图片
视频
专委会
乡村文艺院
网站申明
版权所有: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
蜀ICP备10025149号-1
备案号:川新备15-000061
联系我们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督院街70号
电话:(028) 87323971,87323979,86605683
E-mail:Scxianyu@163.com
QQ:476320177
邮编:61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