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          主管: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业务指导: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当代县域经济》杂志官方网站
用户名:
密码:
学术
研究成果
专家智库
前沿观察
县域论坛
典型案例
第4期:当代县域经济-4月
市州

域常住人口382.1万人,占全州常住人口的83.8%。富民强州,首先是富农民、强农村、壮县域。只有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才能为解决社会民生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才能为实现富民强州新跨越提供重要保障。
——县域是生态文明之源。凉山州县域具有丰富多样的生态资源。“山青水秀”是凉山州的主要优势,“生态立州”是凉山州的重要战略。凉山州生态示范区、自然保护区绝大多数都在县域,生态林、水源林绝大多数都在县域,县域森林覆盖率达42.71%。只有县域的生态保护和开发好了,才能促进全州的生态建设,早日建成美丽富饶文明和谐新凉山。

凉山发展县域经济的路径选择
——做好项目,着力增强县域经济发展拉动力。坚持把项目投资作为经济工作的第一要务,大抓项目、抓大项目,推进凉山县域经济加快崛起。要发挥优势,善抓机遇,提高项目谋划精准性;要聚集合力,全力招商,提高招商项目落地率;要打破常规,加快推进,提高重点项目带动力;要强化监管,严把质量,提高项目建设满意度,千方百计确保今年完成投资1000亿元以上,确保第十四届西博会集中签约项目履约率达90%以上、开工率达80%以上,用项目建设成效推动全州经济加快发展、科学发展。
——做强产业,着力增强县域经济发展支撑力。加快农业转型升级,以国家重要的战略性优质烟叶基地、国家绿色食品(原料)马铃薯标准化生产基地、全国最大的苦荞生产基地等一批现代农业产业基地,省级现代农业、林业、畜牧业重点县和产业强县建设为推动,以培育加工营销型龙头企业、种养业主(大户)、家庭农场和现代职业农民为带动,积极推进多种形式的规模经营、集约经营和标准化生产,不断提升“大凉山特色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加快工业转型升级,充分利用攀西试验区这个“金字招牌”带来的特殊政策支持,依托钒钛、稀土战略资源创新开发,拉动凉山五大优势资源立体开发,做大做强“7+3”特色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推进西昌经久、太和、冕宁、德昌稀土科技园、“两会”有色产业园等重点产业园区整合共建,创建国家或省级高新区、经开区和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加快服务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旅游、商贸、物流、金融、信息等现代服务业。
——做大品牌,着力增强县域经济发展竞争力。继续深化“大凉山”品牌建设,坚持基地为要、质量为本、开放为媒、文化为魂,坚持政策引导、企业主体、政企联动、创新驱动,大

友情链接:
学    会
学    术
资    讯
专    题
图片
视频
专委会
乡村文艺院
网站申明
版权所有: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
蜀ICP备10025149号-1
备案号:川新备15-000061
联系我们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督院街70号
电话:(028) 87323971,87323979,86605683
E-mail:Scxianyu@163.com
QQ:476320177
邮编:61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