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考察,对如何发展当地村组经济、种养殖业提出专业的意见建议,计划对四合乡镇和村组正在实施的集体经济项目给予实际的技术支持和平台支持。
《当代县域经济》记者了解到,西昌金信“一对一”定点帮扶村在西昌市四合乡马什洛村,该村距离城区约27公里,辖3个村民小组,278户,1052人,属高山彝族聚居区纯农业村,无集体经济。退耕还林后,该村可耕种土地不足300亩,加之山高路远、道路水渠等基础设施落后,以传统的个体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人均纯收入低,经济来源单一,贫困程度较高。该村居民2013年年均纯收入仅为2950元,2014年为3820元,主要经济来源于退耕还林、种植业、畜牧业以及外出务工收入——不足300亩的耕地全部是靠天吃饭的旱地,主要种植高厢垄作洋芋和玉米,效益低,收入少。此外,道路、用电、用水等基础设施也存在不少亟须解决的问题。
摸准实情后,西昌金信村镇银行制定了详尽的《定点帮扶实施方案》,明确了帮扶方式、帮扶时限,进一步强化了组织管理和责任落实。在与西昌金信村镇银行的对接、交流、合作中,西昌市四合乡党委书记刘强多次提到:“金融活水作为乡镇产业扶贫中的重要力量,要在商业可持续的大前提下谋篇布局,乡镇党委政府、各级村组必须加强金融扶贫资金的监督管理,确保资金投得准、用得实、收得回”。
精准对接,分类施策。“一方面是如何破解贫困村产业发展瓶颈和难题,一方面是如何真正让贫困户实现劳动致富、持久脱贫,针对这两个难题,我们几经探索、煞费苦心”,西昌金信村镇银行行长姚建丽说,“我们最后在精准分类的基础上,确立了四种支持方式”。一是针对定点帮扶村(西昌市四合乡马什洛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直接授信,每户给予2500—20000元的信贷资金支持,信贷资金直接划入村组合作社或供应商账户,由供应商将家畜幼崽提供给建档立卡贫困户并集中到合作社养殖,助力贫困户通过养殖和劳动致富。二是信贷资金支持“产业带头人+建档立卡贫困户”模式。对乡镇和村组新开办的集体经济给予扶贫贷款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