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额增速高于全州贷款平均增速7.46个百分点。
——努力降低融资成本。凉山州贫困地区产业发展落后、农户收入水平较低且缺乏抵押物,贷款损失风险较大,按照银行业风险定价的模式,银行业需执行上浮较高的贷款利率。为切实降低贫困地区企业、农户的融资成本,凉山银监分局积极督促辖内银行业机构在商业可持续的前提下,切实履行社会责任,尽可能降低贫困地区贷款主体的利息支出。截至6月末,全州11个贫困县近一半的贷款均执行优惠或基准利率。
产业引导 从“输血”走向“造血”
——优化扶贫开发信贷结构。为探索产业引导、金融支持,实现“输血”扶贫向“造血”扶贫转变的新路。早在2013年,四川银监局就积极引导辖内8家省级银行业机构支持凉山彝家新寨、安宁河新村建设和产村相融发展项目,与州政府签署了银政合作协议,承诺在三年内向项目授信165.6亿元。截至2015年末,相关银行业机构完成三年合作协议授信总额的112.71%,为贫困农户改善居住条件、发展特色产业提供了有力的信贷支持。去年以来,全州银行业机构更是主动对接国家、四川省脱贫攻坚规划,调整优化信贷投向,持续加大对凉山州贫困地区、贫困户的金融支持力度,推动破解发展资金短缺这一关键难题。通过向基础设施、易地扶贫搬迁、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生态保护、创业就业、教育扶贫等重点领域实施精准信贷投放,不断提升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后劲和贫困人口创收增收能力。
——推进扶贫开发金融创新。凉山银监分局要求各金融机构对辖内贫困乡镇、村和贫困户情况进村入户摸底排查,因地制宜、因村因户施策,订制产业扶贫、龙头企业带动、小额贷款等金融支持措施,落实扶贫信贷资金,做到真扶贫、扶真贫、真脱贫。农行凉山分行在积极对接易地扶贫搬迁中,创新“移民贷”产品并得到省分行的批复。目前,该分行6个县支行还与地方政府对接并签订了《建档立卡贫困户住房建设贷款分险基金合作协议》,拟运用“政府风险补偿基金+贫困户”模式,由政府成立风险补偿基金池,为贫困户贷款提供担保,并在贷款发生损失时,从风险补偿基金池中提取贷款金额的60%-70%进行赔付。同时,凉山银监分局还大力推广“双基合作惠农贷款”模式,督促涉农银行业基层机构在与乡镇签订共同合作做好信贷支农工作框架协议的基础上,按照“建立村级信贷服务工作室→普查筛选→争取多方支持→调查授信→贷款审批→贷后管理”的流程大力开展扶贫小额信贷,着力解决涉农银行业机构与农业经营主体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