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          主管: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业务指导: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当代县域经济》杂志官方网站
用户名:
密码:
学术
研究成果
专家智库
前沿观察
县域论坛
典型案例
第10期:当代县域经济
广元利州:多引擎发力跑出脱贫“加速度”

政策引擎:
干群携手甩“穷帽”
“多亏了国家的好政策和干部们的帮助,才有我现在的好日子。”这是利州区白朝乡魏子村村民袁格茂掏心窝的话。精准扶贫以来,区、乡、村三级干部隔三岔五就到家里来给他出点子,帮扶指导产业发展。如今,不仅水泥路通到家门口,他还翻新了三层小楼,盖起了20多个食用菌大棚。
袁格茂的脱贫经历折射出利州区脱贫攻坚战役中干群携手奋进的决心和勇气。
“加快脱贫攻坚,实现全面小康,干部力量是关键,基层组织是保障,村组就是突击队。”利州区委书记刘襄渝对魏子村的脱贫攻坚深有感触。
魏子村贫困发生率14.6%,远远高于全国、全省的水平。2015年8月,村子作为“能人带富”战略的“试验田”,一些有思想、有干劲的致富能人率先进村“两委”班子工作。
接下来,干群一起定规划,帮扶干部蹲点贫困家庭指导产业,党员自己垫钱带头发展种养殖业……正是有一支能打硬仗的干部队伍日夜坚守在脱贫攻坚第一线,魏子村群众支持、参与脱贫攻坚工作的积极性和力度空前高涨。经过一年多时间,全村27户贫困户家家有了脱贫路子,力争今年内摘掉“穷帽”。
摆脱贫困,外界帮扶是必要条件,自身努力是根本所在。利州区决策者深谙此理,自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全区创新开展“三千干部包万户、带领群众奔小康”活动,不含医院、学校在内的73个行政事业单位帮扶54个贫困村,3109名机关干部与近万户 “包带户”结成 “亲戚”,一定三年,不脱贫,不脱手。
同时,该区在精准扶贫资金保障上不等不靠:在全国率先分批次由区财政落实专项产业扶贫资金,按照每户不超过6000元的统一标准发放到户;明确年度涉农资金总额的30%和不低于财政收入增长总资金的30%直接投向贫困村、贫困户,另由区财政每年安排不低于200万元的扶贫贷款担保基金和不低于50万元的贫困户贷款贴息。

绿色引擎:
生态扶贫拓财路
“新房子建好了,明年‘笋子节’可以接待更多的人。”利州区大石镇石笋村八组贫困户严金太高兴地告诉记者,村里盛产野生竹笋,年初的“笋

友情链接:
学    会
学    术
资    讯
专    题
图片
视频
专委会
乡村文艺院
网站申明
版权所有: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
蜀ICP备10025149号-1
备案号:川新备15-000061
联系我们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督院街70号
电话:(028) 87323971,87323979,86605683
E-mail:Scxianyu@163.com
QQ:476320177
邮编:61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