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干部,乡长均由少数民族干部担任。三是定额选用民族干部。在每年事业单位招聘考试中,划出部分特定岗位招考少数民族大中专毕业生,全县有少数民族干部人才406人,其中公务员88人,事业人员318人,招录比例不断提高。
三大发展
让苗乡民族经济提质增效
一是县域经济加快发展。创建四川•兴文苗族工业园区,实现入驻企业48个,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个,荣获“省级小企业创业示范基地”;宜叙高速兴文段、成贵高铁兴文段、兴文纳黔高速公路连接线、新坝水库、芭茅沟水库等一批重大项目加快推进;加强文旅互动,作为分会场成功举办2015年中国四川国际文化旅游节,近5年旅游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1.3%;加快资源开发利用,页岩气开发已实现试生产;不断发展壮大兴文方竹笋、山地乌骨鸡、富硒猕猴桃等特色效益农业。二是教育卫生繁荣发展。完善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阶段的民族教育体系,设置18所民族学校;2015年兴文县民族地区小学入学率和巩固率达到100%,初中阶段入学率达100%、巩固率达99.9%。全面推进城乡医疗改革,15个乡镇卫生院全部完成了业务用房改扩建,装备了基本医疗设备;成立“苗医药研究所”,成功申报了1项苗医药实用新型专利。农村少数民族群众参合率达98%,每年投入200万元专项解决民族地区医疗救助。三是社会大局稳定发展。兴文县大力推进依法治县、建设法治兴文工作,近5年全县没有发生一起涉及民族关系、影响民族团结的群体性事件。
三大渠道
让苗乡民族凝聚合力
一是畅通民主协商的渠道。建立了党外代表人士季度学习座谈会制度,畅通党外人士意见建议渠道,评选党外代表人士意见建议“金点子”。自2014年开展季度学习座谈以来,共收集并交办意见建议299条,已办理回复144条。二是畅通服务企业的渠道。实行非公经济联席会议制度、县领导联系企业制度,坚持亲自深入现场一线办公;建立半年一次银政企座谈会机制、每年一次非公经济人士座谈会,近年来,帮助企业融资13.6亿元、抵押贷款8107.8万元,帮扶非公企业持续发展。三是畅通干部选用的渠道。高度重视对党外代表人士的培养、选拔、任用工作。目前,全县有党外实职干部51名,非领导职务130名,正科级后备干部12名,副科级后备干部73名,党外知识分子1353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