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          主管: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业务指导: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当代县域经济》杂志官方网站
用户名:
密码:
学术
研究成果
专家智库
前沿观察
县域论坛
典型案例
第10期:当代县域经济
西部,与民族地区脱贫共兴

从长计议,脱贫长效机制的建立方能确保“脱真贫”“真脱贫”。
外在帮扶可以一时提升基建水平、生活条件,但更持久的还是技术技能、文化教育水准、经济发展的持久动力。因而,切实提升民族贫困地区的内生发展动力才是脱贫的长效之计。
这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单是要收入增加和经济发展,还包括文化发展、法制健全、生态保障以及社会的和谐有序。这是一场持久的战役,彻底扭转其落后状况需要全力以赴持之以恒。
四川极为重视民族地区的脱贫攻坚,提升内生动力。2016年8月12日,四川省委书记王东明主持省委常委会会议,强调要加快民族地区铁路、公路、机场和能源、水利、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现代农牧业、旅游业等特色产业,积极培育打造知名品牌,加快建设一批“飞地”园区,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科学有序开发资源。
8月19日上午,四川省委常委会会议审议通过《四川省省内对口帮扶藏区彝区贫困县工作方案》,明确由省内经济较为发达的7个市和35个县(市、区)结对帮扶藏区彝区45个县(市、区),以期到2020年稳定实现藏区彝区贫困群众“两不愁、三保障”“四个好”目标。
提升内生发展动力,贫困地区的基础亟待改善。2016年8月,国家交通部《“十三五”交通扶贫规划》提出,我国将力争到2020年,在贫困地区全面建成“外通内联、通村畅乡、班车到村、安全便捷”的交通运输网络, 中央投资约8480亿元,建设高速公路、普通国道、农村公路和县乡公路客运站。
具体来看,将支持贫困地区建设1.6万公里国家高速公路和4.6万公里普通国道,实现贫困地区国家高速公路主线基本贯通,具备条件的县城通二级及以上公路;力争提前1年完成托底性的建制村通硬化路建设任务,解决贫困地区2.45万个建制村、2.1万个撤并建制村通硬化路;支持贫困地区约3.16万公里资源路、旅游路、产业路改造建设;支持贫困地区改造建设150个县级客运站和1100个乡镇客运综合服务站,实现所有乡镇和建制村通客车。
精准对接国家扶贫项目,改善民族地区交通落后状况,让脱贫路越走越宽广,越走越平坦。
路向远方延伸,再高再难的山终会在脚下。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形式,西部民族共兴。

友情链接:
学    会
学    术
资    讯
专    题
图片
视频
专委会
乡村文艺院
网站申明
版权所有: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
蜀ICP备10025149号-1
备案号:川新备15-000061
联系我们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督院街70号
电话:(028) 87323971,87323979,86605683
E-mail:Scxianyu@163.com
QQ:476320177
邮编:61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