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动传统产业升级,释放新产业、新业态发展动能,推动县域经济从粗放向创新和绿色双轮驱动转变;要深挖绿色经济潜力,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益,形成勤俭节约、节能环保、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发展理念;要深挖优秀传统文化和地域特色文化,结合县域绿色资源优势,建设幸福美丽新村,提高群众的幸福指数,把生态比较优势转化为生态竞争优势,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激活绿色发展动力
一是发展绿色生态农业,推进产业转型升级。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四川是农业大省,农业生态化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发展生态农业不仅有利于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而且有利于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市场竞争力。结合微循环生产模式,提高农业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形成有机农业生产、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乡村旅游三产互动的多元化发展态势。推动生产与生活、养殖业与种植业的生态循环发展,实现农业多元化、村镇景点化、农民多业化、资源产品化,形成各具特色的专业生产带,打造县域特色品牌名片,提高地方知名度。
二是发展循环清洁能源,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四川是清洁能源大省,水能、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清洁能源主要分布在广大县级区域,尤其是水电资源装机容量位列全国第一。要科学有序开发清洁资源,探索水电、风电、光伏发电与精准扶贫对接的有效途径,创新清洁能源开发模式。助推县域绿色技术发展,发展适宜各乡镇的节能低耗、低污染的绿色工业,努力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效益显著、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资源产业化道路。
三是发挥绿色资源优势,壮大特色旅游产业。四川旅游资源相当丰富,要坚持打好“绿色、生态、特色”三张牌,通过合理规划、科学开发,运用县域绿色资源,发挥养眼、养身、养心、养神的乡村旅游特性,打造农业观光、水湖景观、森林氧吧、野外探险、养生休闲等旅游项目,开发包括养生休闲项目、农家乐、特色旅游产品等旅游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带动经济发展,扩大就业平台,增加群众收入。
绿色发展潜力无限,绿色发展任重道远,绿色发展必将成为我们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