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          主管: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业务指导: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当代县域经济》杂志官方网站
用户名:
密码:
学术
研究成果
专家智库
前沿观察
县域论坛
典型案例
第10期:当代县域经济
让县域引领绿色发展

没有县域经济的大步跨越,就没有国民经济的实力攀升;没有县域经济的转型升级,就没有国民经济的强筋壮骨。坚持绿色发展,将是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必然选择。
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会长、省政府参事 张成明


绿色是和平、生命的象征,代表着发展和延续,人与自然相生相息。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明确将“绿色发展”作为我国“十三五”建设的“五大发展理念”之一提出。最近,四川省委相应出台了《中共四川省委关于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四川的决定》。《决定》指出,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四川,是落实“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践行新发展理念的重大举措,是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加快转型发展的时代要求,是满足全省人民对良好生态环境新期待、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责任担当,是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战略使命。
就四川省而言,丰富的绿色资源主要集中于县域,这为四川县域经济的绿色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县域经济是构建四川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格局的底部基础,是统筹城乡发展的主战场,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支撑。作为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县域经济发展关系到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其强弱直接影响着国民经济的兴衰。没有县域经济的大步跨越,就没有国民经济的实力攀升;没有县域经济的转型升级,就没有国民经济的强筋壮骨。坚持绿色发展,将是四川省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必然选择。
国家有要求,人民有需要,客观有基础,因此,走绿色低碳、“天人合一”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构建科学的县域绿色产业体系,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打造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绿色可持续发展之路,是推动县域经济科学发展的有效路径。

筑牢绿色发展底线
绿色发展是建立在生态环境容量和资源承载力的约束条件下,以效率、和谐、持续为目标的经济增长,将环境保护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重要支柱的一种新型发展模式。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的重要保障,是人类社会发展不可逾越的基本底线。习近平总书记明确地指出:“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把不损害生态环境作为发展的底线。”
四川省县域经济拥有绿色发展的资源优势,同时也承载着“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的重要责任。因此,要抢抓绿色发展机遇,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助推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友情链接:
学    会
学    术
资    讯
专    题
图片
视频
专委会
乡村文艺院
网站申明
版权所有: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
蜀ICP备10025149号-1
备案号:川新备15-000061
联系我们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督院街70号
电话:(028) 87323971,87323979,86605683
E-mail:Scxianyu@163.com
QQ:476320177
邮编:61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