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          主管: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业务指导: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当代县域经济》杂志官方网站
用户名:
密码:
学术
研究成果
专家智库
前沿观察
县域论坛
典型案例
第9期:当代县域经济
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实现精准扶贫

重要的位置,实现两者的相互存进、带动,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脱贫。
从实践来看,实施生态文明建设与扶贫相结合的策略,关键是要找到市场经济对经济欠发达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需求,也就找到了经济欠发达地区、贫困群众和产业发展之间的着力点。无论是精准扶贫“造血功能”的建设,还是生态建设的可持续发展,都离不开市场经济的认可和实现。从发展的趋势看,市场需求的价值取向越来越趋于生态和环保。因此,立足生态文明建设,大力发展生态产业,提供绿色环保产品,打造良好的人居生态环境,是实现精准扶贫的最佳选择。
——立足生态文明建设开展精准扶贫的根本任务。经济欠发达地区立足生态文明建设,开展精准扶贫,就是要立足生态资源优势,找准扶贫攻坚突破口,以市场为导向,以产业为根本,以制度为保障,才能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共赢局面。
加强生态环境的基础设施建设。要按照扶贫对象实际需求和自身特点,围绕饮水、道路、卫生、能源、绿化等贫困群体最关心的问题,加强群众受益最直接的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开展自然环境治理、村容村貌整治、环境卫生清洁等生态综合治理措施,使贫困群体既享受到扶贫的效果,也美化了生态环境。
推动绿色生态为重点的产业开发。要在发展粮油、蔬菜、茶叶等传统产业的同时,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加快贫困村“一村一品”产业培育。将贫困地区的资源禀赋与市场需求有机结合,重点开发市场前景广、比较优势显、产品附加值高、带动农民增收能力强的生态特色产业,逐步构建绿色生态产业体系。
加大以生态环保为核心的科技兴农力度。要把生态产业开发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加强对贫困农民扶贫技能培训,调动贫困农民利用生态建设增收的积极性,努力转变农民种养观念,推广生态农业科技,实行生态种养,以科技服务促进贫困农民增产增收。
完善生态文明的制度机制建设。要完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建设生态产业信用品牌,以统筹区域协调发展为主线,以体制创新、政策创新和管理创新为动力,建立健全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的经济补偿机制,激励经济欠发达地区坚定“守住绿水青山”的信心和决心,防止出现因环境保护而跟不上社会整体发展步伐、守着绿水青山“饿饭”的尴尬局面,确保生态环境保护能持续,从根本上解决经济与环境、发展与保护的矛盾。

友情链接:
学    会
学    术
资    讯
专    题
图片
视频
网站申明
版权所有: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
蜀ICP备10025149号-1
备案号:川新备15-000061
联系我们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督院街70号
电话:(028) 87323971,87323979,86605683
E-mail:Scxianyu@163.com
QQ:476320177
邮编:61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