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          主管: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业务指导: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当代县域经济》杂志官方网站
用户名:
密码:
学术
研究成果
专家智库
前沿观察
县域论坛
典型案例
第9期:当代县域经济
从青杠树村实践看新村建设难题破解

陈国先 赵洪彬
西华大学教授、九三学社四川省委首席专家、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专家顾问 四川省郫县统筹城乡发展工作局


在各级政府的重视与努力下,农村面貌、农民生活确有巨变。但相比城市飞速发展,农村与城市的差距仍有逐渐扩大的趋势。如何破解新农村建设这一难题?四川省郫县三道堰镇青杠树村的创新模式可以给出很多有益的启示。

新农村建设难题关键
新农村建设不尽如人意的原因很多,关键有两个:一是如何制定农民满意的可行的新农村建设规划;二是新农村建设的资金从哪里来?前者的实质是谁来决策,谁来管理的农村治理现代化难题。
这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这个改革的总目标的难点与基础,也是当前供给侧结构改革在三农问题上急待解决的任务。后者的实质是农民手中的存量资源(主要是土地与住房)能否变现与怎样变现为新农村建设的资本的制度供给问题。

青杠树村模式给出启示
郫县三道堰青杠树村是一个典型的川西农村。幅员面积2.4平方公里,耕地2065亩,建设用地(主要是宅基地)573亩,其余为水域与道路,有农户932户,2251人,分散居住在11个自然村。村民以种植粮食、蔬菜为主业,外出务工为辅,农民纯收入11953元(2012年)。
在中共成都市委的指导下,郫县县委、县政府选择该村作为新农村示范建设点。
建设的第一重点是农村治理机制现代化,主要做法是“三变”。
一变:由“政府”(镇政府与村两委)为中心的“单一治理”变为“政经分离”的“多元治理”。成立青杠树集体资产管理公司,下辖商务公司、酒店联盟、物业公司、专合组织等经营公司,使农村经济活动从基层政府剥离出来。
二变:由政府包大求全的“管治式治理”变为“服务式治理”。三道堰镇党委、镇政府派“三员”(党建促进员、廉政监督员、村务指导员)驻村两委,与村两委共同服务到居民院落,形成“10分钟生产生活圈”,让农户享受城乡一体化的同等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文化生活。
三变:由“部门分治”变为“区块一元化治理”。乡村治理现代化要求由原来的县级各部门与单位间横向分治变为打破部门行政阻隔,在区域社区为村民提供一元化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即“1+26”配置。基本实现“办事不出村”。
青杠树村建设的第二个重点是在新的农村治理体系下,做好让绝大多数农户满意的新村规划,乐意接受的安置方案。
其要点有二:一是把“四民”理念,即“资源来自于民,意愿取决于民,政策依靠于民,利益归属于民”落实在新村规划中。二是由青杠树村集体资产管理公司全程推动新村规划,制定商业模式,

友情链接:
学    会
学    术
资    讯
专    题
图片
视频
网站申明
版权所有: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
蜀ICP备10025149号-1
备案号:川新备15-000061
联系我们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督院街70号
电话:(028) 87323971,87323979,86605683
E-mail:Scxianyu@163.com
QQ:476320177
邮编:61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