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国家森林公园、清水湖国家湿地公园等风景区规划开发工作,提升景区品位、拓展景区链条,切实把生态资源转化为生态资本。
——精准对接,强化载体建设。要加强政府主导,着力做好“精准”文章。要组织有关部门对营山和重庆各区县产业发展情况进行梳理,努力查找产业链接点,建立产业链项目库、客户群及联络网,为对接找准突破口。要深入打造工业产业园,强化对接载体建设,接通企业链。工业园区是基于市场机制下和特殊定位安排下的生产要素聚集,加强产业园建设,有利于企业“配套加工链”“资本链”“合作链”“培训链”和“订单链”的沟通衔接。要着力选准和突出打造几个龙头企业,通过企业示范效应,积极打造企业集群,切实把工业园区建成配套重庆发展的示范基地。另外,要强化工业园区目标导向,要加紧挂牌和加快园区中对接重庆的信息中心、研发中心、运输中心等建设,推动平台共享。要针对工业园探索设立配套重庆发展基金债券,建立新的投融资体制机制,形成资金、信息、技术等要素的多元投入。
——科学研判,选准定好方略。当前,营山对接重庆发展应主要把握好两个战略方向:一个是“连横”,一个是“联姻”。“连横”主要是区域战略,主要是通过更大视野的遴选,寻找到更适合进行产业合作的经济单元,从而形成产业共同体。“联姻”主要是在产业和企业层面,通过战略协议,积极构建产业梯度转移、生产模仿和同类产业技术传感等机制,通过“联姻”增强原有品牌的市场开拓能力,化竞争对手为命运共同体。要围绕产业定位,加大主动招商和推介力度,瞄准有实力、有投资意向、有优化战略布局需求的区县和公司,进行主动洽谈和进攻。要通过科学的分析、超前的研判和灵活的技巧,努力推动合作的实现。
——坚持改革创新,积极主动作为。要切实通过政策、财税、补贴和融资等方面的引导和扶持,积极促进企业发展;通过完善交通网络、优化土地资源和强化政策争取,积极为企业发展夯实基础;通过加强城市规划,转变政府职能,切实为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同时,要引导和推动广大干部切实谋发展、抓发展、促发展,注重加强配套发展方面的人才培养和人才引进,通过“智力”驱动,充分发挥融入重庆发展的能动性。俗话说:“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只要始终坚持改革创新、始终积极主动作为,营山就一定能够实现“融入重庆排头兵”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