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          主管: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业务指导: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当代县域经济》杂志官方网站
用户名:
密码:
学术
研究成果
专家智库
前沿观察
县域论坛
典型案例
第8期:当代县域经济
强镇兴县

镇基础设施水平,加快拓展特大镇功能,加快特色镇发展,培育发展一批中小城市,加快城市群建设,做好城镇发展规划与安全生产规划的统筹衔接。
对城镇化的发展,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胡祖才一针见血地说:“突出问题是城镇化质量还不够高,城市数量不足、功能不够完善。”此说用一些数据可以印证:我国城镇人口有7.7亿,但城市只有653个,而日本只有1.1亿多人口,却有787个城市,美国则有10158个城市。
《当代县域经济》记者初步统计发现,中国有约2800多个县市区,全部建成城市,与3.1亿人口的美国相比,城市数量也远远不足,需要有大量的镇发展为小城市。
因城市不足,一些县城的“城市病”已开始显现,点击百度,“县城堵车”越来越受关注,词条达2020000个:浙江各小县城堵车日益严重;三线城市开始堵车了;大家开始买车了,西部县城越来越堵……
镇域的转型升级,推动县域“精细化”发展,已成为摆在县域主政者面前的一道绕不开的题目。

强镇已铺向全国
《当代县域经济》注意到,未来强镇势必会发展成为小城市,在东部,一些特大镇的城市化道路早已开启。
早在2014年,国务院就公布了62个特大镇改市的试点。“镇改市”是新型城镇化发展结果,镇改成的市将有更大的权限,更多财力,更多的机构设定,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镇改市”也将成为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
据不完全统计,人口在10万人以上的镇,全国约有200个,这些镇被称为“特大镇”,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发达地区。
在中西部,也有一些镇已经城市化。如成都近郊的双流区华阳镇,随着天府新区的迅速发展,其镇域范围已全部划入新区,城镇规模早已城市化。
在四川,随着成渝城市群的规划,有序引导发展壮大“特大镇”也应成为新型城镇化的一个方向。强镇将有更加优美的环境,更为灵活的政策,更大的人口承载能力,更强的经济发展活力,从而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
早在2013年,北京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秘书长林坚博士就注意到了强镇的巨大潜力与作用,他提出,“城镇化别忽略强镇主题”“国际上的城市结构,是多中心、组团式的,单个城市规模不是很大,但有一定的分工,若干个城市连成一个城市带或城市群”,他说,可以统筹考虑把县镇做强、做实,建设创新型城镇。
四川的“扩权强镇”试验早已开始。2011年初,川南宜宾县推开强镇实验,县级的部分人权、财权、地权、审批执法权、融资权、管理权下放到一些人口大镇,从而激发了镇的活力,观音镇、孔滩镇、蕨溪镇等一批强镇脱颖而出。2015年,宜宾市全域推开“扩权强镇”。
2010年,富顺县启动“扩权强镇”试点,2012年7月开始全域实施行政管理“放权”、财政管理“放宽”、人员管理“放活”,涌现出长滩镇、童寺镇、代寺镇等一批强镇。
强镇的建设行动也早已进入国家选项,2014年12月,国家财政部、发改委、住建部等联合下发《关于开展建制镇示范试点工作的通知》,在2014年7月确定的3675个全国重点镇中,选择90个建制镇试点,获批的试点乡镇可获中央财政每年2000万元转移支付补助,连续支持三年。四川三台县西平镇、合江县九支镇和阆中市老观镇进入试点。
在西平镇,近三年投入各类资金2亿余元,全镇道路、水利、场镇基础设施等发生了巨大变化。目前,西平镇正把生态建设放在突出位置,做实规划,做强产业,做优城镇,打造“四川最美古镇”,力争成为全省乃至全国新型城镇化的亮点。
镇强则县强。镇强民富,是县域的未来;强镇的城市化,是县域的明天。

友情链接:
学    会
学    术
资    讯
专    题
图片
视频
专委会
乡村文艺院
网站申明
版权所有: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
蜀ICP备10025149号-1
备案号:川新备15-000061
联系我们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督院街70号
电话:(028) 87323971,87323979,86605683
E-mail:Scxianyu@163.com
QQ:476320177
邮编:61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