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依托长江、金沙江黄金水道,建辐射大小凉山的物资集散中心;泸州市九支镇依托川黔交界区位优势建设商贸物流重镇……是为商贸物流特色镇。
攀枝花市红格镇利用冬季气候温和盛产温泉的优势,打造阳光旅游品牌小镇;眉山市高庙镇依托峨眉山秀美风光和森林资源富集的优势,打造七里坪国际康养度假基地;郫县友爱镇、合江县福宝镇、广安市代市镇等一大批生态宜居小镇已经初具规模……是为生态宜居特色镇。
资阳市龙台镇突出柠檬种植优势打造“中国第一柠檬小镇”;内江市镇西镇发展无花果、大头菜等特色农产品;西充县多扶镇发展有机农产品和休闲观光等产业……是为现代农业特色镇。
郫县菁蓉镇打造“创客小镇”品牌,推动产、镇、人融合发展,仅一年时间就集聚创业创新人才上万人;华蓥市电子信息产业园在两年多时间内,就吸引3000余人才创业就业,一个“无中生有”的电子产业名镇在大巴山麓深处崛起……是为创新创业特色镇。
这是一条内生强镇之路,四川不靠边不临海,唯有依托自身内力潜心发展。四川省委政策研究室深入调研之后,总结出四川“百镇建设行动”的几大启示:以“人”为核心、“改革创新”为驱动、以“共建共享共富”为目标,将加速四川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进程,为四川经济转型升级注入强大动力,更加坚实四川多点多极支撑发展的基础,必将有力地推动四川脱贫致富奔小康。
“乡土四川”正加速向“城镇四川”迈进。
由粗放县向精细县转变
粗放:粗略豪放、粗耕粗种。《当代县域经济》提出“粗放县”一词,意指以往一些县的发展方式缺乏统一规划与前瞻,偏重于县城的发展,而缺乏对镇、村的统筹与协调。
当前,西部不少镇域经济的发展面临四个问题:数量多、规模小,“苗多不壮”;基础条件差,“先天不足”;产业趋同、缺乏特色,“竞争力弱”;发展缺乏扶持政策和资金投入,“营养不良”。
2014年3月16日,中央和国务院发布《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再次明确要有序推进新型城镇化。
可是,因为以往粗放式发展,仍有一些矛盾和问题需要加以重视和解决:大量农业转移人口难以融入城市社会,市民化进程滞后;“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城镇空间分布和规模结构不合理,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不匹配;城市管理服务水平不高;自然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不力,城乡建设缺乏特色;体制机制不健全等。因而,向“精细化”发展已成县域不可回避的命题。
镇是县域的细胞,镇域的发展与千千万万的人的个体密切相关;县域将更多的人力财力物力转向镇域,扩权强镇,是县域“精细化”发展的需要。简单粗放式的发展与中央、国务院精神相悖,也与时代需要相悖,百姓需要宜居宜业的工作生活空间。
2016年2月14日,国务院下发《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快培育中小城市和特色小城镇”:提升县城和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