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          主管: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业务指导: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当代县域经济》杂志官方网站
用户名:
密码:
学术
研究成果
专家智库
前沿观察
县域论坛
典型案例
第7期:当代县域经济
开辟产业扶贫的“县域路径”


七月流金。县域的田野里,稻穗孕育,吐翠洒金;瓜果盈枝,鸡鸭和鸣。
万物在热辣的阳光下竞相生长,“十三五”全面奔康的首发年,扶贫攻坚亦迈出铿锵步伐。
扶贫的主战场在县域,攻坚的核心区在贫困地区;贫困县域的脱贫,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
最近,国家发改委、农业部、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等九部门已联合发布《贫困地区发展特色产业促进精准脱贫指导意见》,产业扶贫成为主要选项,也是打赢攻坚战的重要保障。
通过产业扶持,要实现3000万以上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而当前的困局是:贫困县域,产业发展总体水平不高,资源优势尚未有效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成为农村贫困人口增收脱贫的瓶颈。
如何培育并壮大县域产业,开辟一条产业扶贫的“县域路径”,不仅事关贫困县域脱贫“摘帽”任务的完成,还事关全面小康社会目标任务的实现,贫困县域尤需奋发,勠力而为。
产业扶贫需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各地资源条件千差万别,贫困户经营能力和脱贫需求也不尽相同,必须因地制宜选择产业,不能不顾实际,一哄而上,引进水土不服的产业。九部门提出,要在分析贫困县资源禀赋、产业现状、市场空间、环境容量、新型主体带动能力和产业覆盖面的基础上,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选准适合自身发展的产业;要按照全产业链理念打造产业,积极发展产品加工,拓展产业多种功能,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和森林旅游休闲康养,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产业扶贫需利益联结,机制完善。县域应共享理念贯穿到产业发展链条中,精心设计一套机制。在这套机制中,开展股份合作,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农民住房财产权等可以折价入股,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享受集体收益分配权;有关的扶贫资金或财政资金,投入扶贫项目中形成的资产,具备条件的可折股量化给贫困村和贫困户。贫困户在机制的保障中,获得项目收益,形成脱贫的长效机制。
产业扶贫需金融保障,龙头带动。贫困者“造血”不足,贫困县域的“造血”“活血”机制尤其薄弱。金融正是其血液,没有金融的支持,产业扶贫便成空谈。中央要求,要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向金融机构提供长期、低成本的资金,用于支持扶贫开发。设立扶贫再贷款,中国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等要延伸服务网络,增加贫困地区信贷投放。龙头带动方面,培育壮大种养大户、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主体,向贫困户提供全产业链服务。
产业扶贫需不等不靠,真抓实干。“等”“靠”“要”是脱不了贫的,空喊口号不行,坐等脱贫不行,唯有立足优势真抓实干,方能业兴家旺,人和村美。
产业是根,是扶贫攻坚的利器。让我们以创新为牵引,开辟县域脱贫奔康的产业路径。

本刊编辑部

友情链接:
学    会
学    术
资    讯
专    题
图片
视频
网站申明
版权所有: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
蜀ICP备10025149号-1
备案号:川新备15-000061
联系我们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督院街70号
电话:(028) 87323971,87323979,86605683
E-mail:Scxianyu@163.com
QQ:476320177
邮编:61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