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          主管: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业务指导: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当代县域经济》杂志官方网站
用户名:
密码:
学术
研究成果
专家智库
前沿观察
县域论坛
典型案例
第14.3期:当代县域经济-3月
前瞻

郭晓鸣
GUO XIAO MING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四川省有突出贡献奖的优秀专家,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四川省委、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第六届“四川杰出创新人才奖”获奖者。从事农经理论和政策研究30多年,研究范围涉及农村土地制度、农村合作经济、农业产业化和统筹城乡发展等农村改革与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研究》《经济学家》《中国农村经济》《中国农村观察》等报刊发表论文40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20余部,荣获四川省哲学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四川省“五个一工程奖”等省部级以上学术奖励20多项。


小城镇:形势、挑战与发展选择
郭晓鸣



城镇化的基本特征是随着工业化水平不断提高,一定区域内农村人口不断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并逐步向城镇集中,城镇化发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构成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的推进成效极为显著,2011年我国城镇人口首次超过农村人口,标志着我国己从农村社会全面迈入城市社会。但是,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我国既有的传统城市化模式主要是依靠行政力量推动的,在当前土地约束趋紧、人口红利消失、环境压力加剧的新背景下,正不断地暴露出其不适应性。强制性低价征地、低成本获取劳动力和低代价排放污染的方式已难以为继。因此,必须从根本上转变城镇化发展思路,探索新型城镇化路径。
新型城镇化的本质内涵是推动区域人口、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全面协调发展的城镇化,要求在坚持统筹城乡基础上更加注重区域协调和发展质量,从粗放化的土地城镇化转向更加注重人的全面发展的高质量的城镇化。
从现实看,当前我国新型城镇化的推进,除了面临体制创新和政策突破的紧迫任务之外,同时还面临的城镇化发展空间严重失衡的严峻挑战。一方面,现有城市体系存在明显的结构性缺陷,数量有限的大城市或特大城市往往“一城独大”,首位度高,与其它次级中小城市相比经济总量差距悬殊,基本表现为一枝独秀,单极支撑。从总体看,我国现有城市体系普遍内部断层明显,特别是在不同区域缺乏一批有一定经济规模的中小城市群与大城市或特大城市相呼应,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心城市带动力和辐射力的充分发挥。另一方面,我国县域经济发展滞后的矛盾更为突出,普遍城市规模小、城镇化率低、产业集中和人口集聚困难,经济带动功能弱。需要强调指出的是,在当前加快推进城镇化转型的现实条件下,我国以人为主的新型城镇化必然表现为双向发展的新的态势,在数量众多的新生代农民更彻底地离乡进城融入城市,构成大中城市发展的重要支撑的同时,部分老一代农民工选择返乡发展,以进入小城镇生产和生活的方式形成就地城镇化的新的重要推动力。

友情链接:
学    会
学    术
资    讯
专    题
图片
视频
网站申明
版权所有: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
蜀ICP备10025149号-1
备案号:川新备15-000061
联系我们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督院街70号
电话:(028) 87323971,87323979,86605683
E-mail:Scxianyu@163.com
QQ:476320177
邮编:61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