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          主管: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业务指导: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当代县域经济》杂志官方网站
用户名:
密码:
学术
研究成果
专家智库
前沿观察
县域论坛
典型案例
第2期:当代县域经济
新常态下谋求农信发展新思路

王勇


随着中国经济进入发展新常态和经济结构的不断转型升级,县级农信社(农商行)作为地方性金融机构,其业务经营也随之进入新常态和转型期,业务经营逐步呈现出存款增长放缓、贷款投放乏力、不良贷款反弹、盈利能力下降等新情况。如何应对利率市场化改革和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确保县级农信社(农商行)业务经营持续稳健发展已经成为经营管理人员不得不认真思考的一个重要课题。

“暴利时代”已然结束
过去十年是所有银行都过得比较舒心的十年,也是银行业发展的黄金十年。事实上银行这些年的发展速度和质量是经济环境决定的、是国家制度设计安排的、是改革红利带来的,不是完全靠银行自身能够实现的,且不可能具有长期性。现阶段,县级农商行所拥有的有利因素都将逐步减弱甚至失去,银行“躺着就能赚钱”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从国家权威部门调查分析的情况来看,市场需求不旺的态势仍将持续,产能过剩问题突出,劳动力、土地资源要素价格仍将趋势性上涨,企业效益难以明显改观。而现阶段中国经济正经历深度调整期,国家无意在短期内推出增加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举措,那么实体经济在一定时期内经营会比较困难,甚至很多企业会因此而倒闭或破产。这就预示着我们面临的外部经济形势与前些年相比已经发生了明显变化,经济下行的压力仍然较大。
——政策红利逐步失去。随着存款保险制度的实施和央行取消部分存款利率浮动上限,这标志着利率市场化格局已基本形成。利率市场化完全实现以后银行的资金组织成本将会增加,而贷款利率将不断下降,这虽然是降低了整个社会的间接融资成本,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但对银行而言就意味着净利差收入在不断减小,盈利能力在不断下降,保护性盈利的日子已经不复存在了。
——市场竞争愈加激烈。经济不景气,有效信贷需求不足,造成银行间争夺优质客户的“战争”越演越烈,在产品、价格、服务等方面的竞争也是不断推陈出新。同时,以前竞争还不充分的农村市场已被很多大银行看重,渠道和服务不断向农村市场延伸,甚至是新兴的互联网金融也对这块市场虎视眈眈,已经开始通过互联网运营模式向农村市场广泛渗透和扩展。

规模效益不可持久
利率市场化实施以前银行具备通过规模扩张来增加利润的先决条件,前些年作为地方法人机构的县级农信社(农商行)也把握住了这一历史性机遇,通过规模效益猛上台阶壮大了资金实力,消化了历史包袱,夯实了发展基础。但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速放缓,银行的净息差不断收缩,县级农信社(农商行)如果继续坚持规模效益的发展模式,就会面临既不能实现利润的持续增长还有可能埋下新的风险隐患

友情链接:
学    会
学    术
资    讯
专    题
图片
视频
网站申明
版权所有: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
蜀ICP备10025149号-1
备案号:川新备15-000061
联系我们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督院街70号
电话:(028) 87323971,87323979,86605683
E-mail:Scxianyu@163.com
QQ:476320177
邮编:61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