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定荣
近年来,国家出台多项措施以进一步推动农村金融改革,作为农村金融服务主力军的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也拉开体制改革的序幕,如何将民间资本与农合机构有效的融合,以促进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由传统向现代金融企业转型,成为管理更规范、资产更优化、支农更有力、服务更到位的现代零售银行是当前一项重大的课题。
民间资本参与的意义
——有利于解决农合机构资本金不足,提升市场竞争能力。农合机构是服务“三农”、小微企业的主力军,是涉农信贷与小微企业信贷投放的主要机构,信贷业务是农合机构主要的收入来源,收入结构较为单一。然而,近年来信贷规模的不断扩张,对资本金的消耗迅速增加,加之农合机构产权改革起步较晚,由于受传统管理理念影响,对资本金的重视程度不够,普遍存在资本金不足的问题,发展规模受到极大限制。从监管层面来看,《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对农合机构资本充足率监管要求为10.5%,然而信贷业务的规模扩张导致贷款损失准备增加,加权风险资产增加,直接影响到资本充足率监管达标。从业务发展角度来说,农合机构的资本金是否充足,直接影响其规模扩张、市场竞争和风险防控能力。以XX联社为例,自2013年来该联社通过增资扩股和利润转增股本补充资本金,资本金得到持续补充,资本充足率逐年上升,为信贷业务的规模扩张提供了有力支持,信贷业务的规模不断做强做大。同时,通过采取股金溢价部分购买不良资产的措施,该联社信贷质量也得到了优化提升。
所以民间资本有序注资农合机构,并与农合机构建立资本的持续补充机制,不但可以优化农合机构的资本结构,确保资本得到不断充实,而且可以根本上解决资本金不足、降低经营风险,促进业务的稳健发展。
——有利于调节社会资源分配,保障资本获得稳定收益。民间资本在寻求投资回报过程中,投资小额贷款公司、从事民间高利贷融资具有较高收益,但受宏观政策、市场环境影响,存在较高行业风险,投资收益也具有较大不确定性。从事民间高利贷不仅扰乱金融秩序,加大实体经济负担,而且容易激化社会矛盾,滋生社会腐败,不利于民间资本持续发展和壮大。例如近期达州出现的投资公司到期不能及时兑付客户的本息,引起投资者恐慌挤兑的“多米诺效应”,致使投资公司负责人跑路,投资者受损,以致聚集到政府上访。这不但对社会造成了不良影响,而且也严重影响到正规合法的金融机构的经营。农合机构经营投融资业务多年,积累了丰富经验,具有内控严谨、经营稳定、风险可控等特点。民间资本投资农合机构无疑是优化社会资源、调节社会分配、取得稳定收益的重要渠道之一。
——有利于引导民间资本流向,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由于农业的弱质性与小微企业自身机制的不健全,农村民营企业、小微企业面临资金供求矛盾尤为突出,而农合机构是服务三农和小微的主力军,但资本金的不足一直困扰着农合机构支持“三农”“小微企业”的步伐。在政策的支持下,民间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