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          主管: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业务指导: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当代县域经济》杂志官方网站
用户名:
密码:
学术
研究成果
专家智库
前沿观察
县域论坛
典型案例
第2期:当代县域经济
龙潭乡建设村:在产业互动中找到新天地

家乐是李文斌一家开办的,最多能同时容纳24桌人的就餐娱乐,吃农家菜、喝羊肉汤,1天下来能有1万多元的收入,一年大概能有10万—20万元的总收入;聘请当地的烹饪好手当厨师,一个月能给4000多元的工资;实在忙不过来的时候,还要请村民来当临时服务员。对此,李文斌说:“想起经营农家乐之前的日子,就算一年到头辛苦劳作,种菜、养殖样样都不耽搁,每户一年的总收入也就最多能有1万—2万元,哪能和现在比!”
据了解,由于建设村交通便捷、周边山地起伏、风景优美、村容整洁有特色,已有越来越多的周边游客将此地作为近郊旅游的首选目的地,尤其在春季赏梨花时最为兴旺。传统农家乐、新兴体验型农家乐和品茗茶庄的区别化发展,还带动了当地土特产的销售,村民们不用进城便可向游客贩卖新鲜无公害的农产品。

农业园区集结产业优势

提及产业,建设村的村民袁大姐说:“虽然我们村长久以来一直在种树养猪,但以前的实际问题也很多,土地比较贫、销路也不是很好,大家各做各的,赚不到什么钱。”
自从利州区开始试点乡镇城乡统筹发展后,龙潭乡便抢抓机遇推行“全域小康龙潭”工程。得益于此,建设村也通过土地“规模整理、整体流转、成片开发”等方式,坚持“一三联动、农旅结合”的农业发展思路,规划建成了山地农业主题公园、生态儿童乐园、红色文化园的现代观光农业示范园;引进了广元资博公司、康泰农业专业合作社等农业龙头企业,引进种养殖业主,通过流转土地,积极培育本地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和生态农家乐得到充分发展。目前,村中主要种植有草莓、秋葵等经济蔬果。
作为建设村第一、第三产业联动的具体案例之一,早在2013年,村中业主史茂林便依托现代农业园区,打造了广元市的首个蔬菜“QQ农场”。
据了解,建设村“QQ农场”位于村公共服务中心不远处,占地3亩,被划分为若干个30平方米的种植区,以收取一定租金的形式转让给有意愿承包的游客或市民,并按照客户的意愿选择品种、进行绿色蔬菜种植,提供必备的农资和管理技术;在日常管理中,“QQ农场”会定期发布信息并向各区的客户反馈蔬菜的长势,通知客户前来照看或采摘,生产的蔬菜若满足客户需求后有剩余,剩余部分由业主根据市场批发价统一收购。这样一来,“QQ农场”便让城市来的游客充分体验了田间劳作和收获的喜悦,通过与农家乐餐饮、休闲娱乐、旅游观光等村中其他旅游服务的配合,有效地提升了建设村的旅游体验和村民的收入。
2015年8月,广元市市长王菲曾在调研利州区扶贫攻坚和新村建设工作中高度评价建设村,“产村一体、美丽新村”的发展模式得到肯定。如今的建设村经过“七权同确”,村民手中有了实实在在的资本;规划建设的“一带五园”现代观光农业示范园,也在悄然改变着建设村的风貌和村民生活。据了解,建设村在2014年已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9300元,高于全省、全市和全区平均水平。

友情链接:
学    会
学    术
资    讯
专    题
图片
视频
专委会
乡村文艺院
网站申明
版权所有: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
蜀ICP备10025149号-1
备案号:川新备15-000061
联系我们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督院街70号
电话:(028) 87323971,87323979,86605683
E-mail:Scxianyu@163.com
QQ:476320177
邮编:61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