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调研的总体情况看,四川省内江市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尤其近年来,综合交通发展迅速、旅游带动成效初显、服务质量不断提升,但也存在观念更新迟缓、基础建设滞后、景区吸引力弱、政策支撑不够等现实问题。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内江应扭住“旅游观光”向“度假休闲”嬗变的机遇,积极挖掘并拓展现代旅游内涵,以融合一二三产业发展为关键,全力实施全域旅游发展战略,强力推进新兴产业与城镇功能提升一体发展。
聚集,围绕旅游发展观光农业、新型工业、现代物流,围绕旅游发展绿色交通、特色城镇和美丽农村,推动三次产业融合,走旅产一体、旅城共生之路。三是树立绿水青山即金山银山的理念。牢固树立“大生态、大旅游、大产业”的理念,把全域旅游作为推动绿色发展和转型发展的重要载体,扬生态之长,显森林之优,走旅游之路,建富民之业,实现青山绿水与金山银山的统一,推动资源开发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产业结构由一二产业主导向三产联动转变,经济发展由封闭型向外向型转变。
——突出以科学的布局引领全域旅游发展。在对内江文化旅游资源“再认识”的基础上,站在全局的角度,突出发挥现代旅游在产业融合发展、统筹城乡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各领域中的引领作用和刚性约束。一是坚持全景区建设。以实施“138”旅游计划为抓手,以“城市变景区”为载体,按照“一中心三片区”的核心景区发展理念,把全域旅游融入到内江主城区和资中、威远、隆昌三个县城以及下属的集镇和美丽乡村建设的各个领域;发挥交通在全域旅游的“火车头”作用,倾力抓好旅游路网建设,构建安全便捷、内外通达的旅游交通网络,同时提升道路绿化水平,让每条道路都成为生态走廊、亮丽风景。二是坚持全行业融合。切实把现代旅游业作为全市优先发展的主导产业,即所有产业都应服从并服务于现代旅游业的发展,围绕现代旅游,统筹抓交通、城建、文化、农业、工业、生态等,明确各行业、各领域发展都要按照旅游标准,融入旅游元素,突出旅游内容,增强旅游功能,进行产业纵向鱼骨结构式延伸和横向圈层结构式拓展,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多元结构。三是坚持全时空打造。按照总体规划,善于制造“沸点”,大力发展健康养生、休闲娱乐、自助采摘、温泉疗养、户外拓展等新型业态,通过全天候旅游体验和全感官项目设计,打造风格各异的水域风光游(含甜城湖夜景游)、主题公园游、休闲健身游、地质景观游、科普观光游、文化体验游、农业观光游、田园风情游等特色线路,开发少儿经济、老人经济、周末经济、假日经济及养生经济,变“8小时经济”为“24小时经济”,在宜居宜业宜游上下功夫。四是坚持全民性参与。通过全域旅游发展强力推动“万众创新、大众创业”,运用ppp等投资模式,积极探索“全民共建+全民营销+全民参与+全民共享”发展模式,以发展家庭宾馆、农家乐为主体,形成铺天盖地的乡村旅游发展之势,引导农民就地就业、农产品就地增值,全面带动特色种植业、乡村手工业、餐饮服务业、乡村运输业、城乡文化产业等业态发展,形成全域旅游的消费链。
——突出以内涵的提升带动全域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