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          主管: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业务指导: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当代县域经济》杂志官方网站
用户名:
密码:
学术
研究成果
专家智库
前沿观察
县域论坛
典型案例
第2期:当代县域经济
农村,产业融合与供给革新

农业特色产业带正在形成
集聚集约化发展,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四川以平原、丘陵、山区、高原几种形态为主的特色农业,正以优势特色产业带的形式,渐渐成形。
所谓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带,是指在区域性得天独厚的气候地理条件下,立足当地农业资源、农产品品种和基础优势,以产业化为基础、效益为中心、科技创新为动力,以农业组织新模式为纽带,以国内外市场需求为导向和提升竞争优势为目标,形成具有某种特色空间上连片且具有相当生产经营规模的主导产业区域。
2016年1月6日,四川省委常委会议传达中央农村工业会议精神,提出要以供给侧改革为重点推动农业结构性改革,加快新一轮现代农业(林业、畜牧业)试点县建设,积极打造畜禽、瓜果、蔬菜、粮油、水产、茶叶等优质农产品特色产业带,积极发展乡村旅游、观光农业。特色产业带的建设,被摆在了突出位置。
四川白酒甲天下,川南宜宾和泸州为主的“白酒金三角”地带,是中国的波尔多。为解决酿酒所需的原材料高粱,从2010年开始,四川省级财政连续四年集中投入优势特色产业带发展项目资金7700万元,为白酒企业建设集中连片的酿酒专用高粱基地8.5万亩。
早茶、泡菜、柑桔等是四川传统优势产业,不仅在国内久享盛誉,还出口国际市场。近年,四川打破县域行政区划界限规划布局项目,让优势特色产业由点状、块状向带状聚集发展,建成集中连片的“宜宾—泸州川西南早茶产业”10万余亩、“德阳广汉—什邡泡菜产业带”5万余亩、“成都蒲江—眉山丹棱柑桔产业带”50余万亩。
据统计,2011-2015年间,四川省级财政安排6.3亿元农业综合开发优势特色产业带发展项目资金,扶持酿酒专用高粱、宜宾早茶、泡菜基地等优势特色产业带发展项目171个。

友情链接:
学    会
学    术
资    讯
专    题
图片
视频
专委会
乡村文艺院
网站申明
版权所有: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
蜀ICP备10025149号-1
备案号:川新备15-000061
联系我们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督院街70号
电话:(028) 87323971,87323979,86605683
E-mail:Scxianyu@163.com
QQ:476320177
邮编:61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