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多元化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上实现重大突破。“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完成小康建设任务的决胜期,而能否确保农民持续增收则是最为关键的重要方面。就实际看,要实现农民持续增收目标,必须拓展农民增收渠道,使农民能够获得多元化收入来源。一方面,应当更大力度优化农业产业结构,通过延长产业链,拓展新功能,发展新业态,实现一三互动,产村融合,继续依靠农业产业化深度提升稳定增加农民的经营性收入。另一方面,要进一步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探索农地抵押融资和有偿退出机制,推进农民财产权的资本化进程,稳步提高农民在土地流转中增值收益的分配比例,在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方面实现重大突破。同时,要特别重视在推进土地规模经营中有效防范对农民的挤出效应,确保其能够参与分享农业产业升级的收益。
——在进一步优化农业支持政策体系上实现重大突破。我国农业发展中过度依赖财政资金支持和现有财政支持政策效率偏低的双重局限性已经充分暴露,过于偏重龙头企业和对小农户普惠式优惠的政策支持方式,已经表现出越来越明显的不适应性。在“十三五”期间,必须适应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生产经营方式转变的新形势及时优化调整农业支持政策,关键是要在两个方面实现突破:一是进一步优化财政投资体制,主要通过制度创新提高支农政策的精准性和有效性,强化支农政策对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支持力度。二是建立和完善涉农资金整合平台,构建财政支农项目与多种新型经营主体的对接机制,有效提高财政资金投资效率。
——在切实提升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上实现重大突破。就现实看,我国农业增长过度依赖化肥、农药的格局仍未根本扭转,农村中大量未加处置的废弃物、牲畜粪便和生活垃圾带来的土壤、水体和大气污染等问题依然严重,不仅农业和农村生态环境的红灯已经全面亮起,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危及到了农民的基本生存,而且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矛盾持续加剧。“十三五”期间,我国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与农业生态环境压力加大将构成长期性挑战,在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的基础上确保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大幅提升是一项极为艰巨的任务。因此,在新的发展时期,我国必须以显著提升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为基本目标,全面实现农业绿色发展。重点是要大力拓展生态农业和循环农业等新的发展路径,实现保护与利用并重,兼顾保障农业产出、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和优化农村生态功能的多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