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农业发展矛盾加剧
就现实而言,“十三五”时期我国农业发展中下述五方面新的挑战值得高度关注。
——农业持续增长与农产品安全的矛盾趋于加剧。在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生产成本大幅上升、市场环境异常波动的多重约束之下,我国粮食生产创纪录地实现了“十一”连增,其他主要农产品也实现同步增长,我国农业增长因此进入历史最好时期。但与此同时,我国农产品进口量却持续攀升,2014年,不仅粮食进口量突破9000万吨的历史最高值,而且棉花、植物油、食糖、肉制品、乳制品等重要农产品的进口量均表现为较大规模的持续增长态势,对外依存度趋于增大。可以判定,尽管国内农产品供给能力有所提升,但总体上严重滞后于需求增长,在国内主要农产品价格已经高于国际市场和生产成本仍然不断上涨的背景下,我国农产品安全特别是粮食安全压力加剧的矛盾已经进入最为严峻的时期,主要农产品基本自给底线面临突破,紧平衡将成为常态。此外,当前我国农业增长中产业结构单一和比较效益偏低的矛盾仍然较为突出,在很大程度上直接限制了农民收入增长和农业竞争力提升。
——土地规模经营推进与农民利益保护的矛盾趋于加剧。当前我国农业正处于加速转型的关键期,传统农业能否顺利实现向现代农业的历史性跨越,从根本上看取决于土地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的进程是否能够平稳有序地推进。现实表明,在宏观政策导向和地方政府推动的双重作用之下,我国农地集中和规模经营发展已全面进入加速期,截止到2014年6月,全国家庭承包经营耕地流转面积为3.8亿亩,占家庭承包耕地总面积的28.8%,比2008年底提高20个百分点。这无疑是一个极为深刻的变化,标志着我国传统自给性的小农经济正无可挽回地走向衰落乃至瓦解,现代农业新的经营模式的现实基础正在实质性地开始形成。但是,土地问题涉及亿万农民的切身利益,推进土地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的过程不能演变成为其他利益主体对农民土地权益的剥夺过程,更不能成为大规模制造无地农民群体的农民被动挤出过程。从现实看,用简单化的行政干预手段来推进土地流转和以城市工商资本主导的方式大规模集中土地的现象仍然普遍存在,农民因“被流转”导致土地权益受损的矛盾还十分突出。因此,在土地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中如何更加重视保护农民的主体地位,更稳定持久地保障农民的土地权益,是一个当前和今后较长时期都需要高度重视的重大问题。
——现代农业发展与劳动力老龄化的矛盾趋于加剧。目前,我国现代农业转型升级的步伐不断加快,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快速成长,对具有较高技术素质和经营管理能力的新型职业农民的需求不断扩大。与之相反,由于主要受人口外部流动的影响,我国农村人口老龄化的问题比城市更为突出,未富先老的矛盾十分尖锐。2013年,全国农村65岁以上的人口比重达到11.3%,比2006年的7.8%上升3.9个百分点。目前大多数农村区域实际务农的劳动力平均年龄高达60岁左右,劳动力老龄化矛盾加剧不仅直接带来因供给不足不断推高农业人工成本,而且促使老龄化的农村家庭由多种经营向单一经营转变,为自食而种地引致商品经济向自给经济倒退,结果是农业的兼业化和粗放化不断发展,“谁来种地”成为普遍性的突出矛盾。还值得关注的是,农业劳动力老龄化进一步拉低了农业劳动力的教育水平,对农业技能培训产生不良影响。而自给性的农业生产取向使老龄劳动力缺乏有效技术需求,对采用机械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