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          主管: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业务指导: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当代县域经济》杂志官方网站
用户名:
密码:
学术
研究成果
专家智库
前沿观察
县域论坛
典型案例
第10期:当代县域经济
县域金融

占全市28.24%的存款份额,支撑了全市31.27%的贷款份额,2家县级农商行跻身全省16家资产规模超百亿的县域农村合作金融机构。风险防控能力和风险抵补能力显著提升,有效地防止发生流动性、区域性和系统性风险。

推动银行下县入乡
将普惠制金融落到实处
——强化县域信贷投放,确保总量持续增长。督促银行业机构增强服务县域经济的意识,加大金融支持力度,积极拓展资金来源,加强对县域企业生产、加工和流通各环节的有效信贷投放,重点支持列入国家、政府推广计划的科技成果转化、高科技项目和现代农业项目,支持县域批零市场、仓储物流设施、连锁零售等服务设施建设,主动与地方政府统筹城乡、扶持农业现代化的政策互动,持续加大对县域新型经济组织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支持力度。督促县域银行机构持续提高存贷比,切实落实当年新增存款的60%投放于当地的政策。引导银行机构下沉网点,优化区县、乡镇网点布局,改善金基层金融服务设施。鼓励市级机构下放贷款审批权限,主动调整信贷结构,将信贷资源倾向投放到县域。
——强化产品服务创新,提升县域金融服务水平。针对各地经济、行业、企业的特点,结合实际积极研究、设计不同种类的产品和服务,创新信贷授信、审批机制,探索符合县域产业发展需求特点的产品和服务。积极应用信贷业务新技术,加快在县域地区推广应用小贷、微贷技术。推动发展产业链融资,增强银行信贷资金对县域经济链条、产业群体的辐射能力。引导创新服务机制,推广以机具设备、运输工具、仓储、水域滩涂养殖权、土地流转经营权等为标的新型抵押担保方式,增强金融服务可获得性。同时,督促提高县域金融服务水平和效率,推行“阳光信贷”、“阳光服务”,杜绝不规范经营,畅通金融消费者诉求渠道,保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坚持增强服务主动性,持续开展好金融知识进万家、送金融知识下乡等活动,进企业入社区、进村入户,提高金融知识普及教育的有效性。
——强化服务机制建设,推进县域普惠金融。“三农”经济是县域经济的重要基础。通过督促银行业机构建立支农服务考评体系,结合实际合理设定监测指标,提高“三农”服务在银行绩效考核体系的考核权重,建立起科学合理、匹配有效的涉农绩效考核体系。要求通过优化流程、简化手续、增设服务承诺等,对涉农贷款实行差别化授权管理,加强对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资信评定、档案建立工作,适度提高信用贷款额度。在坚持风险定价原则的基础上,实施涉农贷款差异化管理,体现惠农政策,适度提高对涉农贷款不良贷款比率的容忍度。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偏远乡镇、金融机构空白乡镇基础金融服务

友情链接:
学    会
学    术
资    讯
专    题
图片
视频
专委会
乡村文艺院
网站申明
版权所有: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
蜀ICP备10025149号-1
备案号:川新备15-000061
联系我们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督院街70号
电话:(028) 87323971,87323979,86605683
E-mail:Scxianyu@163.com
QQ:476320177
邮编:61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