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          主管: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业务指导: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当代县域经济》杂志官方网站
用户名:
密码:
学术
研究成果
专家智库
前沿观察
县域论坛
典型案例
第10期:当代县域经济
县域金融

——健全公司治理,是有效服务县域经济的机制保障。通过改革,根据县级农商行的业务规模、治理需求,建立起了简洁、适用的公司治理架构。章程作为公司“内部宪法”的作用逐步发挥,打破了农信社期间章程被束之高阁的情形,通过逐机构指导制定、完善章程,厘清“三会一层”职责界限,明确议事、决策和信息披露等机制,逐步形成了照“章”办事、以“程”为据的经营管理文化。通过合理设置董、监事会席位,科学选配董、监事成员,特别优选独立董事,董、监事会的履职水平得以提升。通过理顺沟通、协调和联系机制,明确各项工作职责、流程,强化监督制衡和履职尽责,尤其强调各环节的法定程序,“三会一层”运行的规范性、合法性、有效性大幅提高。
——优化股权结构,是增强服务县域经济能力的资本保障。在改革过程中,坚持从结构设计入手,不断增强县级农商银行资本实力。一方面法人股比例显著提升,自然人股减少。企业法人持股总额比2009年改革之初翻了近8倍,持股占比由16.22%升至39.91%。另一方面,股本来源多元化,投资入股农商银行股东的行业分布、地域分布更加广泛。从行业分布看,涉农企业股东占到了法人股总户数和总股本的45.22%、37.28%,其中不乏省、市农业产业化农头企业。从法人股东地域分布看,以本市为主、外地为辅。经过股份制改造,县级农商银行的资本实力显著增强。全市农商银行资本净额比2009年改制之初增加5倍多,平均资本充足率13.62%,各行资本充足率均在11%以上。随着资本实力增强,风险抵御能力大幅提升,县级农商银行的信贷能量得以更大释放,有效地支持了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融资需求。
——坚守市场定位,是坚持服务县域经济发展的根本保证。在改革过程中,坚持引导农商银行“改制不改姓”,坚持服务“三农”、服务县域经济的市场定位不动摇,“支农主力军”和“地方金融生力军”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强化。首先,在治理架构上倾向“三农”,在遴选股东时积极引入认同服务“三农”战略、追求长期投资价值的民营资本,优先动员本地涉农企业、种养大户投资入股;积极引入涉农背景的董事,增设“三农”委员会,加强了服务“三农”经济发展的制度性设计。其次,在资金运用上倾斜“三农”。结合地方经济特点不断创新产品和服务,积极推进支农“三大工程”建设,主动配合地方政府银企项目对接等经济活动,连续多年实现涉农贷款“两个不低于”目标。坚持市场定位,也使县级农商银行的市场竞争力有效增强, 10家县级农商行资产、负债总规模居全市银行同业首位。
——严格风险管理,是增强对县域金融支持的可持续保障。以改制为契机,督促县级农商银行推进“流程银行”建设,对原有业务和流程进行系统化梳理,确立了更高效、更适宜于县域经济实情的管理模式和支持流程。通过构建董事会领导下的职责清晰、分工明确的全面风险管理组织架构,逐步建立信用风险垂直化、市场风险集中化、操作风险与合规风险层次化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重点风险得到有效管控,业务发展势头稳健向好。截至8月末,10家农商银行存款、贷款均比年初增长11%以上,以

友情链接:
学    会
学    术
资    讯
专    题
图片
视频
专委会
乡村文艺院
网站申明
版权所有: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
蜀ICP备10025149号-1
备案号:川新备15-000061
联系我们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督院街70号
电话:(028) 87323971,87323979,86605683
E-mail:Scxianyu@163.com
QQ:476320177
邮编:61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