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经济“三大秩序”有效规范,先后荣获“全国法治县创建活动先进单位”、全省首批“法治县先进单位”称号。
——坚持以德育人。围绕打造“中国(纪信)忠义文化之乡”目标,在全社会倡树新风正气,大力弘扬“诚信、包容、奋进”的新时代西充精神,涌现出“全国敬老好儿女”赵凤林、全国优秀人民警察胥德刚、南充市道德模范王小玉等一批先进典型。
——坚持以心联心。深入开展党员干部“进村入户、问情联心”活动,党员干部纷纷走出机关大院,深入田野乡间,帮助群众解决道路、水利、广播等现实难题。扎实开展关爱“空巢老人”行动,推行乡村医生上门巡诊制度,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大“正能量”。
增进民生福祉夯实执政根基
创新县域治理、加快底部崛起,根本在于夯实执政根基。必须践行为民宗旨,立足群众需要,坚持问题导向,持续增加供给,纾解民生难题,增进民生福祉
——加大公共产品供给。五年累计投入35.6亿元,实施民生项目220个。新建张澜职业技术学校、张澜学校等各类学校13所,维修改造农村学校69所;新建县人民医院综合楼、多扶新区分院,新改建城乡医院49所、村卫生室582所,有效解决了“大班额” “就医难”等问题。建成乡镇综合文化站36个,群众文化需求有效解决。
——真情帮扶贫弱群体。三年来累计建成各类保障性住房6157套,改造棚户区8万平方米、农村危房9740户,基本实现“居者有其屋”。深入实施“十大惠残工程”,出台对一、二等残疾人实行定期体检、代缴基本医保费用等特惠政策,县财政投入资金近2000万元,实施脑瘫儿童、聋哑儿童救助、人工耳蜗植入等项目,300余户家庭受益。
培育风清气正执政生态
创新县域治理、加快底部崛起,核心在于提升治理能力。必须创新选人用人机制,激发干事创业热情,培育风清气正的执政生态,锻造敢作善成的执政团队
——公平公正选拔干部。不断拓宽干部选拔渠道,从普通工人农民、大学生村官和村(社区)党支部书记中考录公务员6名。努力改进干部推荐方式,按照“两公开一公示两审核”的程序推荐科级领导干部后备人选。创新干部选拔方式,近三年面向社会公开选拔科级领导干部43名,跨部门、跨行业轮岗交流中层干部330余人。
——多措并举淬炼干部。实行科级干部拟提拔对象候任制,鼓励新提拔干部投身到信访维稳、项目攻坚、援边援藏等一线锻炼,输送了130余人次到甘孜、阿坝等地挂职锻炼。深入实施“优秀年轻干部递进培养计划”,近三年举办专题培训班34期,培训干部4195人次,选派了469名领导干部到中央党校、北大、浙大学习深造。
——严格要求管理干部。改进干部政绩考核评价办法,建立分层评价机制,将领导评价和党员群众测评有机结合;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开展优秀党委书记、局长评选活动;强力整治领导干部作风中存在的“十大问题”,构建了班子运行、干部监督、财政资金审批管理等19项长效机制。在市委年度考评中,县委班子综合优秀率、选人用人满意度、党风廉政建设社会满意度三项指标均列全市第一。
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的战略目标,西充县在县域治理方面的探索实践,是对中央和省委、市委部署的科学回应和认真实践。我们相信,西充将在县域发展中创造更多“样本”,为加速底部崛起、实现全面小康做出更大贡献。
(课题组成员:张灯 苏长龙 康绍君 何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