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兴产业、特色化工等六大支柱产业,促进县域经济转型升级。2014年力争实现主导产业增加值增长17%以上。
——实现创新驱动。积极引导企业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加速技术改造,实现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不断增强企业创新能力,鼓励企业通过产品结构调整、技术引进和升级、产学研结合等方式,不断加大技术创新投入,促进创新成果转化。大力加强品牌建设,建立健全品牌创建激励机制,走品牌经济发展之路。
以县镇改革夯实底部根基
——制度改革求创新。强化财政管理权,对新增乡镇税收县级实得部分、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收入县级部分、土地出让金净收益部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配套费、乡镇属地国有资产处置收益“5个100%”返还乡镇。增强人事管理权,将部分县级部门管理的人事权赋予乡镇,在领导班子配备、非领导职务生活待遇、内设机构设置、急需人才引进、后备干部推荐等方面给予重点倾斜。加大下放行政审批执法权力度,将县级部门的部分行政审批权和行政执法权委托乡镇行使。
——据点开发求发展。据点发展,也是多点发展,是城镇联网辐射吸纳乡村的战略,就是做强乡镇经济梯队,形成强有力的经济支撑点,形成首位一马当先、梯次竞相跨越的生动局面。每个乡镇要有自己的主导产业,创建特色发展模式。乡镇与乡镇之间要采取跨越乡镇的区域性发展举措:东部片区乡镇重点发展重大装备制造、农产品加工及油樟、酿酒专用高粱、蔬菜、特色水果产业 ;南部片区乡镇重点发展现代旅游业,开发水电等清洁能源,积极发展核桃、蚕桑产业;西部片区乡镇重点发展乡村旅游、花卉、苗木产业。
——特色发展求突破。坚持突出个性,积极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建成一批功能定位明确、规划布局合理、产业特色鲜明的区域经济强镇,形成各乡镇加快发展、竞相发展的强劲势头。加速推动观音镇发展成为川南综合型区域中心城镇,孔滩镇、喜捷镇发展成为工业重镇,蕨溪镇、泥溪镇、白花镇发展成为商贸流通强镇,横江镇发展成为文化旅游名镇,永兴镇、高场镇发展成为特色农业产业示范镇。
——“两化”互动,城乡统筹。积极稳妥推进农村土地流转、林权流转和户籍制度改革,加快城乡规划、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社会管理“五个一体化”步伐,注重区域协调、城乡统筹、产业支撑、城镇质量和可持续发展,全面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城镇整体竞争力和综合竞争力,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加快全面小康和现代化进程。
统筹发展改善民生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大对城镇新增就业困难群体就业支持力度;加强城乡低保、养老和医疗保险等体制机制改革,积极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不断完善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险制度体系;按时足额兑现各类惠民资金;实